中国现当代文学--港台文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当代文学--港台文学

港台文学 第九讲 港台文学 (一)香港文学概况: 1、1920、30年代的香港文学:从发生到勃兴。 2、抗战时期的香港文学 :前所未有的繁荣。 3、战后香港文学:凋零时期。 4、50、60年代的香港文学 :浓厚的政治意识——现代主义的兴起——通俗文学的勃兴。 5、70年代后的香港文学 :进入新的繁荣时期。 (二)台湾文学概述 1、1925年到1931年,是台湾文学的草创期。 2、1931年到1937年,是台湾文学的繁荣期。 3、1937年到1945年,日本占领台湾,是台湾文学的凋零期。 4、1945年8月日本投降到1949年12月国民党政府迁台,是台湾文学的光复期。 5、50——70年代 ,“反共文学”泛滥一时,怀乡文学顽强生存,现代派诗歌开始探索。70年代台湾文学具有强烈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的乡土文学成为主要的文学潮流。 80——90年代台湾文学 呈现出多流派、多风格、多题材的多元化格局。出现了政治小说、都市文学、新女性主义文学、探亲文学等新品种。 二、白先勇的短篇创作与长篇《孽子》 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一九八三年发表长篇小说《孽子》。 为大陆读者熟悉的短篇小说有:《游园惊梦》、《谪仙记》、《永远的尹雪艳》、《玉卿嫂》等。 《孽子》是白先勇的一部力作,也是当代文坛上少见的新颖之作,是近150年以来,中国第一部以同性恋为题材的作品,从1977年开始在《现代文学》复刊号第一期连载。细读这部长篇,我们不得不敬重白先勇深沉的人道主义情怀,并对他用温文尔雅的语言展示被扭曲、被摧残人性的笔力深表叹服。 小说中的孽子们是一群漂泊无依的孩子,他们被遗弃在街头,被逐出家门,或屡次从家中逃跑。父母视他们为“畜生”,世俗世界更不可能接纳他们。于是他们只能在夜间出没。他们虽然各有各的不幸,却选择了同一个可以逃避不幸的王国,因为“在我们这个王国里,我们没有尊卑,没有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强弱。我们共同有的是一具具让欲望焚炼得痛不可当的躯体,一颗颗寂寞得发疯发狂的心”。 ??? 就是在那个王国里,他们过着为人唾弃、靠出卖肉体为生的肮脏生活。然而,他们毕竟还生活在人间的边缘,食着人间的烟火,在他们的世界里,我们毫无意外地看到胜似人间的温情在荡漾。白先勇以全方位的情感视角,辩证地描写孽子们的生活,既不隐讳他们的堕落和放荡不羁,也不因为他们受到世俗的排斥就一叶障目,而是把他们“不孽”的一面真切感人地表现出来,从而呈献给读者一群鲜活、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 白先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采取以形写神的手法,在人物心理活动上采取意识流的手法等;在结构上纵横交织,既有传统的纵剖,又有西方的横端截取;语言上典雅精美、洗练明快。 三、余光中的诗文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余光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称“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表达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 余光中曾说:“在许多诗歌中,母亲的形象是和故乡内地的形象重叠在一起的。就我个人来说,出生在南京,抗战的时候在四川,后来又到了福建,我的心里有中国文化的胎记。这是抹杀不掉的。在台湾几年后,我又到美国读书,在美国待了好几年,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这种文化上的对照感令我觉得:一个人必须离开母亲才能有家的感觉,一个没有出过国的人不会有国家和民族的概念。”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得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得啊腊梅香 《乡愁四韵》的妙处在于它是从一个中心意象出发,展开层层联想,由“长江水”联想到“酒”,由“酒”联想到“醉酒的滋味”,再由“醉酒的滋味”联想到“乡愁的滋味”。诗人的联想,一环套一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而这些联想毫不牵强,给人以瓜熟蒂落之感。余光中在这里继承了民歌的表现手法,采用跟音乐的回旋曲式相近的模式。 《春天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