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优股权结构设计的博弈分析_敬志勇
20039 Sep.2003
9 ( 186 )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No.9
【】
最优股权结构设计的博弈分析
敬志勇 孙培源 吴志雄 欧阳令南
(, 200052)
[] 股权相对集中是现代股份制度的典型特征。从发 人控股股东角度看, 如
何实现股权价值最大化是其进行投资及融资的主要目标。为了能够以较低成本进行外源
性股权融资, 发 人控股股东必须接受外部大股东的适度监督。 从外部监督股东看, 为了
减少发 人控股股东转移公司价值, 必须对其予以监督, 因而必须持有最低限度的股权比
例才有助于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所以, 发 人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融资时, 必须设计最优
股权结构, 最终实现股权融资的激励相容。
[] 股权结构; 适度监督; 股权融资
[]F276.6 [] [] 1006-480X(2003)09-0060-06
一、引言
, Berle Means(1932)、
。,
, ,
, , 。,
。,
、,
。, 。
。。
, 。
, 。
(Grossman and Hart, 1980), ,
。, ,
。 。Demsetz(1983), Shleifer and Vishny (1986), Morck, Shleifer
and Vishny (1988), ,
, 。La Porta Lopez-de-Silanes, Shleifer (1999)
, ;,
[] 2003-08-10
[] , ;, ;,
;, 。
60
(Zingales, 1995)。Stijn Claessens (2000)
, , 2/3 。
, , ,
, (Shleifer and
Vishny, 1986)。, ,
。,
, 。,
(Pedersen and Thomsen, 1999)。,
(Jensen and Meckling, 1976), 。
。,
, ,
。,
,
。
, 。
, 。
,
, 。 ,
。, ,
。
, ,
, (Zingales, 199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股权结构设计需要的分析假设
1:, , V ;
0
。,
V。I 。
2:。
(Zingales, 1995), 。
, , 。
3:D 。、、
,
:D ≤D , 。
61
4:。
, ,
, ,
dD
:D =D (M ) 0, M 。,
dM
, , ,
。,
, , , ,
。,
。
5:。
, ,
(Grossman and Hart, 1980), 。
M, ,
, 。
三、股权结构设计的博弈分析
1.
D , D b1,
。
b1, D , (1-b )D 。。
, 3,
D , , D ≤D, D
:B =bD (1)
1, , ,
。, ,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