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矿作业规程-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
综合机械化回采工作面
作业规程编制提要
万利煤炭分公司万利一矿
×××综 掘 工 作 面
作 业 规 程
编制单位: 年 月 日
队 长: 年 月 日
编 制: 年 月 日
工作面作业规程会审记录
时 间 地 点 主 持 人 组织单位 矿生产办 施工单位 规程编制人 参加会审人员 生产办 机电副总 机电办 分管矿长 安质办 安全矿长 调度中心 总工程师 生产副总 生产矿长
目 录
工作面概况及开采技术条件
工作面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采煤方法、回采工艺及生产组织
顶板管理
工作面质量标准化管理及煤质管理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工作面灾害防治
安全技术措施
规章制度
作业规程学习及考试记录
工作面概况及开采技术条件
一、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
1、工作面位置,指工作面所在煤层、盘区。
2、开采范围,包括工作面走向、倾向、工作面推进长度、面积、煤层倾角及平均厚度、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可采期限。
3、工作面井上下位置与四邻情况、地面对应位置、地形、地貌、建筑物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情况。
二、煤层地质构造特征
叙述工作面波状起伏、断层、节理、裂隙等,其中要对断层进行详尽说明,同时要说明其对工作面回采和煤质的影响。
三、煤层特征
1、煤层赋存情况
2、煤质情况
3、瓦斯等有害气体、煤尘及煤层自燃发火情况
四、围岩特征
1、煤层顶板特征
分伪顶、直接顶、老顶分述,包括分布情况、厚度、岩性及稳定性。
2、煤层底板特征
分直接底、老底分述,包括分布情况、厚度、岩性及稳定性。
五、工作面水文地质特征
包括工作面上覆岩层的含、隔水情况、地表水、潜水、采空区积水情况及对工作面回采及煤质的影响。预计工作面的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
本章插图及附图:
(1)、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比例:1:2000或1:5000)
(2)、工作面综合柱状图(插图)
(3)、工作面上下顺槽及切眼煤层素描图(比例:纵1:200;横1:2000或5000)
(4)、工作面煤质预报图(比例:1:2000或5000)
工作面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一、工作面巷道布置
工作面巷道与大巷或盘区巷道的关系、切眼位置、停采线位置、风门位置、巷道支护情况。
附: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图(插图)
二、生产系统
(一)运输系统
1、运煤系统能力确定及系统介绍
2、辅助运输系统(运料、行人系统)
附:工作面运输系统图(插图)
(二)通风系统
1、叙述通风系统
2、工作面通风系统供风量确定及验算:按公司综采工作面风量计算进行计算。
附:工作面通风系统(插图)
(三)供电系统
叙述工作面供电电源出自的变电所(或机电硐室)和变配电开关柜,电器设备布置,供电负荷,各种机电设备参数整定值,工作面供电电压种类。
附:工作面供电系统图(插图)
(四)供水系统
1、叙述供水系统及供水设备型号、管径、三通及阀门设置等
2、供水量的确定:包括供水量计算及对水压力和水质的具体要求。
附:工作面供水系统图(插图)
(五)排水系统
叙述排水系统及排水点设置、排水泵选型及型号、管径等
附:工作面排水系统图(插图)
(六)照明及通讯控制系统
1、照明系统
(1)叙述工作面及顺槽照明灯具、型号、布置方式及数量
(2)叙述胶带机头照明灯具、布置方式及数量
2、通讯及控制系统
(1)胶带运输机的通讯及控制系统
(2)工作面通讯及控制系统
(3)工作面与地面之间的通讯系统
附:工作面通讯系统布置图
(七)安全监测系统
叙述说明工作面顺槽传感器的布置情况,地面监测系统、工业电视及自动化等情况。
附:安全监测系统平面布置图(插图)
(八)防灭火系统
叙述说明工作面采用的防灭火系统、灭火器、沙箱及工器具布置情况等。
(九)喷雾洒水系统
叙述说明采煤设备、各转载点喷雾洒水和巷道降尘的水源管网,喷头布置情况等。
采煤方法、回采工艺及生产组织
一、采煤方法的选择
叙述工作面所采用的采煤方法
二、回采工艺
(一)工作面设备配备
简述工作面设备配套原则和要求。按采煤机、刮板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液压支架、胶带运输机、泵站系统、电气设备分述主要性能,分列技术特征表。
(二)工作面生产工序
1、割煤工序
叙述采煤机进刀方式、进刀过程、进刀距离的确定,附进刀方式图(插图)
2、移架工序
叙述采用的移架方式
3、推溜工序
叙述推溜方式、推溜与移架相对位置关系。
(三)回采工艺说明及要求
1、落煤方式:采煤机割煤方式及技术要求
2、装煤方式:采煤机装煤方式及技术要求
3、运煤方式:工作面煤炭运输及注意事项
4、支护方式:叙述液压支架移架步距、端面距、控顶距。
最大控顶距Lmax=L1+L2+S
最小控顶距Lmin=L1+L2
其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