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大2016刑法学考试小抄-中央电大专科刑法学小抄
中央电大刑法学专科考试小抄
名词解释
1、犯罪: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
3、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4、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5、犯罪的故意:就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
6、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刑罚裁量情节:又称量刑情节,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应当考虑的、据以决定量刑轻重或者免除刑罚处罚的各种情况。
39、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属于资格刑。
40、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一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罚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制度。
41、罚金:就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或者犯罪的单位向国家缴纳一定金钱的刑罚方法。
42、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没收财产:是指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与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13、刑法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其表现形式是法律条文在一个法典中有秩序、有层次的排列。它反映了统治者用刑罚同犯罪作斗争的意志在刑事法律上的表达方式。
114、刑法解释:指对刑法规范的法律术语的含义及其在司法工作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的阐释。
115、立法解释:由国家立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116、学理解释:是指由未经国家立法机构授权的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学术组织以及专家学者个人对 刑法所作的解释,它不具有任何的法律效力。
117、司法解释:是指由国家最高司法机关依据法律的授权对刑法规定的含义所作的说明。
118、罪刑法定原则:亦称罪刑法定主义,是指认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对犯什么罪应处以何种刑罚,都由刑法明文加以规定,无明文规定的就不能处以刑罚。
119、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120、刑法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域或对人的效力,也就是要解决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刑事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组成部分。
121、属地原则:是指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的,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适用本国刑法,反之,在本国领域外犯罪,都不适用本国刑法。
122、属人原则:是指以人的国籍为标准,凡是本国人犯罪,不论是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应本国的刑法。
123、保护原则:是指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凡是侵害本国国家或者公民利益的,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124、普遍原则:是指以保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为标准,对凡侵害由该国缔结或参加国际公约、条约保护的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犯罪,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无论犯罪地在本国领域内还是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125、刑法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应,就是没有溯及力。
126、从旧原则:即新法对过去的行为一律没有溯及力,所谓“法不溯及既往”。
127、从新原则:即新法对于未经审判或者判决未确定的行为一律没有溯及力。
128、从旧兼从轻原则:符合罪刑法定,又符合刑法的人道主义(有利于被告)原则。
129、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要要件的有机整体。
130、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任何一种犯罪,都会侵犯一定的社会,因而特定社会关系受到侵犯就成为犯罪构成的一个必要条件。
131、一般客体:又称为犯罪的共同客体,是指一切犯罪行为所共同侵犯的客体。
132、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也就是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而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个部分或者某一个方面。
133、直接客体:是指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客体,也就是某一特定犯罪所侵害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
134、犯罪对象: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直接指向或直接作用于的具体物或具体人。
135、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构成犯罪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
- SH/T 3613-2013-石油化工非金属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pdf
- 2024年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单招英语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大学物理教学课件》广工大:(改) 16-5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ppt VIP
- 第5章 飞机燃油系统《航空器系统与动力装置》.pptx VIP
- 英语3分钟演讲PPT.ppt
- MIDIPLUS_X_Pro_mini_series英文使用说明书.pdf
- 2024年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1) .pdf VIP
- 酒店员工仪容仪表礼节礼貌培训.pptx VIP
- 2024年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