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朝猜灯谜成为一种民间风俗
宋朝猜灯谜成为一种民间风俗
本文由eiyauyg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岫匠謎社
宋朝猜燈謎成為一種民間風俗 宋朝猜燈謎成為一種民間風俗
宋朝發明了火藥,除了張燈之外,還加上煙花、火炮,使元宵燈節更為壯觀艷麗。猜燈謎 始見於宋,宋代周密《武林舊事燈品》記載: 「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 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後世相延成風,遍及各地,而且與觀燈相結合,內容 豐富又多樣化,元宵「猜燈謎」遂成為一種民間風俗。
燈謎猜射鬧元宵
燈謎者,在「燈」上掛「謎」也,如果能夠解謎,那就象徵著一年有個好彩頭,能夠為全 年帶來好運,讓民眾領略節慶的風華,窺探元宵燈謎的迷離,所以這種猜中謎題求取好兆頭 的活動,至今仍為人們所樂於參與。 據古書《杭州府志風俗三???記載: 「元宵前後五夜張燈。」「或黏燈謎於上,謂之猜燈。」 、 《燕京雜記》卷一: 「上元設燈謎,猜中以物酬之,俗謂打燈虎。」歷代在元宵夜的賞花燈與 燈謎活動,花樣百出,而且有推陳出新之勢,可見我國文化內涵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多采 多姿的元宵燈謎,更是民間文學的奇葩。 關於燈謎猜射鬧元宵,有一則發生在明朝的故事,這個故事是這樣子的— 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姓馬,人稱馬皇后,雖然長得並不漂亮,但卻很賢慧,心地也很善良。 明太祖能夠掃蕩群雄開創明朝,她也有一半的功勞,所以朱元璋很敬愛她。 有一年的元宵節,明太祖微服出行,去觀賞民間慶祝元宵的情形,只見城裡一片燈火輝煌, 小孩子提花燈嬉戲,非常快樂,廟前有一座棚子在玩猜燈謎的遊戲。 明太祖一時興起,也上前湊熱鬧,此時台上換了一個特大的花燈,上面畫了一個婦人,臉 長像馬,穿了一雙像龍船般的大鞋,懷裡抱著一個大西瓜,旁邊寫了一行小字: 「猜當今一位 婦人。」 明太祖想了半天,猜不出來。這時,有一個小孩叫著: 「我知道了,是馬皇后。」明太祖才 知道這幅畫是在嘲笑馬皇后。因為馬皇后姓馬,她小時候生長在農家,沒有纏足,天生就是 一雙大腳,至於懷裡的西瓜就是代表「淮西」 。 明太祖這時不禁勃然大怒,立刻命令侍衛去調查主燈的人,查出之後就在他家門口用紅筆 寫了一個「福」字做記號,準備第二天派人前來捉拿。 馬皇后知道人民嘲笑她,心裡很難過,可是,明太祖為了這點小事懲罰老百姓,她卻不贊 成,所以她就偷偷地派人到城裡,在每戶人家的門上都用紅筆寫了一個「福」字,筆跡大小 都差不多。 第二天,明太祖派人去捉拿那家人來問罪的時候,士兵們看到每家大門都有紅筆寫了一個 「福」字,就搞不清如何捉拿了,這時,明太祖才知道原來這是皇后出的主意。 馬皇后對明太祖說: 「我不願意你為了我而傷害了無辜的百姓,我本來就長得不好看,他們 用燈謎來笑我,只是一種親切的表示,並無惡意,你身為一國之君,應該關心國家大事,怎 麼可以為了這種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動怒呢!」
岫匠謎社
明太祖聽了,覺得有道理,就不再追究這件事情了。老百姓知道了以後,非常佩服馬皇后 的仁慈與寬大的胸懷,再也不敢嘲笑她了。 以上是一個「實物」謎、打「啞謎」的例子,屬於文字謎以外,比較特殊的燈謎。 燈謎又稱「燈猜」 ,是元宵節最有趣味的文人遊戲,古時候稱為「射燈謎」 ,猜中就叫做射 中,射中時常由主持人擊鼓「鼕!鼕!鼕!」三聲助興,表示「通」 (有道理)的意思,射中 的人還可以得到一份賞品。 雅俗共賞的燈謎,有的從字面上就可以猜出,有的必須從典故中去思考,有的把辭句組合、 拆開、顛倒才能猜出,所謂「燈猜十八變」是也。流傳至今,製作燈謎與「破格」的學問, 已經成為詩人、雅士、販夫、走卒的特殊嗜好。 所謂「破格」就是射中、猜中的意思。因為燈謎依照製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成很多謎格, 常用的「格」有:捲簾、白頭、諧音、上樓、下樓、掉首、掉尾等等,不過現代已經有「不 用格」的趨勢了。 至於燈謎的起源,有一則記載是這樣的— 古時候有一個人在曹娥江 (浙江紹興) 畔,立了一座 「曹娥碑」 。東漢文學家蔡邕看了碑文, 就在碑文後面題了「黃絹幼婦外孫虀臼」八字,一般人都不懂那是什麼意思。 有一天,曹操和楊修路過此地,看了碑文之後,曹操不解,他問楊修: 「你知道碑文的意 思嗎?」 楊修聰明絕頂,微笑點頭,曹操叫他暫時不要說出來。 他們繼續向前走,大約三十里路,終於恍然大悟。黃絹就是黃色的絲織品,有色的絲, 「色 絲」合為「絕」 ;幼婦就是「少女」 ,合為「妙」 ;外孫是女兒的孩子, 「女子」合為「好」 ;虀 臼是搗蒜泥的小木臼,蒜味辛辣,木臼經常受辛, 「受辛」合為一個字就是「辭」字。所以整 句就是「絕妙好辭」 ,讚美曹娥碑文寫得很好。 不過,曹操感歎地對楊修說: 「我的聰明才智,還差你三十里路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