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李丽娟
(河北省高碑店市医院ICU河北高碑店074000)
【摘要】中心静脉导管近年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对于抢救危重者尤为重要,在中心静脉导管被广泛应用的今天,如何应用护理方法控制感染途径,减少感染机会,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充分发挥中心静脉导管在抢救危重者患者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415-01
中心静脉置管广泛应用于危重症血液动力学监测、长期静脉营养、快速输液等,但因此产生的导管性感染却是置管后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据报道[1],美国为2%~4%,日本为5%~20%,我国为85%。笔者对2009年5月~2012年5月年出现的216例中心静脉置管出现导管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16例,送培养122例,阳性19例,其中男126例,女90例;年龄15~78岁。,其中呼吸衰竭30例,重症颅脑外伤76例,多发伤50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34例,其他26例,中心静脉插管时间为1~45天,平均23天。所有患者置管前均无明确感染征象。
12置管方法:采用ARROW的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材料,静脉途径为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后常规进行胸部X线透视确定或调整导管尖端位置。
13标本采集:根据临床需要,对决定拔管的CVC置管口皮肤用碘伏消毒,在无菌条件下拔除导管,减下导管尖端5厘米置无菌试管中送检。
14全身抗感染治疗:由于病情需要,所有观察对象均使用抗生素治疗,用一种抗生素的占28%,使用两种的占56%,使用三种及以上的占16%。
15诊断标准:符合下述3个条件之一即可诊断置管感染: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性分泌物排出;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漫性红斑;3深静脉置管期间出现寒战或高热,抽取血培养和拔管时导管培养,结果血培养和细菌培养均为阳性。当缺乏实验室检查确诊时,具有血行性感染临床表现的患者,若拔除导管??体温恢复正常,也可认为是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的间接证据[1]。
2结果
21患者感染情况统计:122例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培养出病原菌19例,感染的发生率为155%,其中前五位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柑菌,白色念珠菌。
22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21插管技术欠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操作质量和导管的放置时间直接相关,且和感染率的高低直接相关。若置管不能一次成功,需要反复穿刺置管,会增加患者的血管内壁和组织的损伤,导致穿刺部位的皮肤修复时间延长,给细菌入侵创造机会,从而易发感染,有研究资料显示[2],置管操作者置管的熟练程度与患者置管后发生感染的几率成反比,[5],在锁骨下放置静脉导管少于50次的操作者为患者置管后,患者发生导管脓毒症的风险比置管操作熟练者置管后患者发生导管脓毒症的风险要高2倍以上。
222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临床研究资料显示,临床大约有70%的和置管相关的脓毒血症是由于导管接头被污染细菌而导致患者发生感染。这和置管者在操作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直接相关,置管者的工作服、手、操作环境、操作方法等不当,导致导管输液连接口被细菌污染,该细菌侵入患者体内造成患者感染[3]。
223导管质量:静脉导管的材料构成有严格的要求,其按照血栓形成的下降次序为聚苯乙烯,聚乙烯,聚氨基甲酸乙酯及硅胶,若所用导管材质构成顺序或材质本身不符合此项要求,置入静脉后,导致静脉和导管发生排斥而造成局部损伤,易发感染,另外临床研究显示,多腔导管较单腔导管更易导致感染风险。
224患者自身因素:临床但凡发生感染的患者,都与自身的免疫功能水平直接相关。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越差,在受到侵入性操作时,其抵抗病原菌入侵的能力越差,发生感染的几率也越大。进入ICU的患者,其身体状况处于较为特殊的状态,属感染的高危群体。在ICU的患者大多接受各种药物及侵入性治疗,长期采用大剂量广谱抗菌药物、频繁使用免疫抑制剂及皮质激素类药物,对其体内的正常菌群的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极易造成菌群平衡失调,且该类患者接受高营养维持,高浓度的糖质及脂肪乳是很多病原菌的良好生长繁殖环境,所有这些因素,都导致ICU置管患者更易发生感染。
2.25长时间留置导管:针管长时间在血管内移动,对血管内部造成了机械性损伤,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刺激性药物也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使得血管抵御细菌侵入的能力降低而易发生静脉炎。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