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十年·跨越:实现“文化民生” 增强文化实力.doc

十年·跨越:实现“文化民生” 增强文化实力.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年·跨越:实现“文化民生” 增强文化实力

十年·跨越:实现“文化民生” 增强文化实力 十年·跨越:实现“文化民生” 增强文化实力 人民网2012年08月21日14:16 十年前,党的十六大首次区分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随后的文化体制改革确立了方向:面向市场、面向群众。十年来,在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目标和路径指引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文化民生”风生水起,文化生产力被激活,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在我国进入了快速成长时期,向着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 去年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首次以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这一主题,并为此专门作出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任务,标志着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改革激发活力 文艺院团从阵痛中获新生 上世纪60年代,沈阳杂技“飞车走壁”曾经家喻户晓,轰动全国。后来一度陷入沉沦,21世纪初,沈阳杂技“凤凰涅槃”开始起飞,打造出了品牌《天幻》,这中间经历了难以言说的从阵痛到新生的艰苦过程。如今沈阳杂技团已经品尝到改革带来的甜头,产品可以按订单生产,不再为市场发愁。 沈阳杂技演艺集团董事长安宁回忆说:“没有文化体制改革就没有沈阳杂技团的今天。”转制前,沈阳杂技团最困难的时候账面上只有1000元钱,负债却达80多万元,剧目多年没有创新,练功场冷冷清清。2004年8月,经整合沈阳杂技团、沈阳南湖剧场和沈阳市文化局招待所3家原事业单位资源,成立了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习惯了端‘铁饭碗’的演职员有些难以适应。靠什么把优秀人才留下来?公司首先推出按岗位付酬,先后破格聘任10多名优秀管理人才担任相关部门要职。”安宁对当时改革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转企改制后,沈阳演艺集团调整战略,开始真正面对市场,在节目生产中,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着力打造民族品牌。安宁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首家引入剧目股份制,并在演出团体中第一个在全国申请注册商标,第一个注册商演网站,组建了专业的营销队伍,直接与全球演出商对话,构建了通往世界的演出市场网络。全团资产增长了73%,年演出收入超过了1300万元。 沈阳杂技团的改革,只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国有文艺院团增强了内部活力和发展动力,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改革不是‘减人减钱甩包袱’,而是推动‘早改早发展’。” 文艺院团改革向社会传递出这样一个启示:转企改制不是政府不管了,而是要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市场,遵循艺术规律与市场规律,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切实把演艺业发展的主体培育好、结构调整好、环境营造好,激发文艺院团内在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创作、生产、演出的水平。 改革创造奇迹 文化产业实力壮大 自2007年起,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着手为转企改制做准备——冻结事业编制,新录用员工实行劳动合同制,逐步打破事业编制与合同制员工身份界限,缩小收入差距,淡化身份意识。如今,这家出版社各项效益指标大幅提高。《儿童文学》、《幼儿画报》等报刊月发行量均超百万,2011年,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发行码洋实现73486万元,生产经营一线员工积极性大大提升。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只是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小亮点”。文化体制改革,有力推进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实力不断壮大—— 影视生产:2002年,年产电影不足百部,国内票房不足10亿元;2011年,电影产量791部,国内票房131.15亿元。2011年生产电视剧469部约1.5万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 图书出版:改革十年,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日报总发行量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新兴业态:国产动画生产由2004年2.2万分钟,发展到2010年22万分钟;2011年,中国网络文学拥有作者100多万人,用户1.94亿,超过网上电子商务用户。 “打破体制和旧观念束缚,让文化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范周教授说,文化产业实力壮大,还体现在重点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品的品种、样式、数量迅速增加,精品力作大量涌现。新兴文化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改革造就“巨轮” 文化“走出去”风风火火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文化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推进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中国对外文化集团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