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纸溯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笺”纸溯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笺”纸溯源 邵璐婷   西北民族大学 文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本文以“笺”的产生为始端,梳理了“笺”的发展历程。在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承中,经过文化、民俗的浸染与洗练,“笺”已不单再是吟诵唱和、寄赠赏评的文房清玩,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气质和思想底蕴,并在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笺;笺纸   【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度中央专项资金助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Yxm2015092。   “笺”,起源于南北朝,经唐“薛涛笺”扬名,专指小幅而华贵的纸张,采用传统雕版印刷在纸上印以精美图案,参与者多集中于文人阶层,是诗文答唱或书札往来的必备之物,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汉   两汉是中国造纸业的初兴阶段。西汉造纸已经使用砑光技术对造好的纸加工处理,使得纸张光滑。蔡伦对此作了进一步改进,《后汉书middot;蔡伦传》中记载了这一事件:“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制作出轻便简易的纸,故史称“蔡侯纸”。   东汉时期,东莱一带已经成为生产良纸产地,“五花色笺”即产生于此,这是一种小幅精制华贵纸张,纸上着暗花纹,说明在纸张加工工艺已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也标志着“笺”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二、魏晋南北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战乱时期,但科学技术并没因此停滞,表面涂布术和施胶技术,使得纸张的平滑度与吸水性显著提高,而且能够防止透墨。   与此同时,南北朝的染色技术也有所发展,除能增加美感外,还可提高纸张的抗虫蛀能力,这就为“笺”的出现提供良好的保障。出现于此时的“黄麻纸”,在《初学记》卷二十一、《太平御览》卷六百零五引应德詹《恒玄伪事》载道:“玄令平准作青、赤、缥、绿、桃花纸,使极精,令速作之”,这应该算作“笺”的最早雏形。   三、隋唐五代   政治、经济、文化的昌盛,商业、农业、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都为“笺”的兴盛提供了便利。   纵观此一时期,纸坊林立,各种名贵加工纸相继问世,同时为满足书写、绘画、雕印等不同场合需求,造纸工匠采用染色、涂粉、洒金等多种加工措施,增强了纸的审美气息和视觉感受,成为后世称赞的“笺”。中唐以后,产生于蜀郡益州(即如今的四川成都)城浣花溪畔的“薛涛笺”,成为蜀笺中的代表之作。据《南部新书》记载:“薛涛好制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剩,乃狭小之。蜀才子后减诸笺如是,号薛涛笺”。元人费著《蜀笺谱》曾介绍道:“(薛)涛侨止百花潭,躬撰深红小彩笺,裁书供吟,献酬贤志,时谓之薛涛笺”。   四、宋元   造纸业在宋元时期已成为享誉中外的著名手工业生产行业,并且出现了造纸专著。   宋代加工纸中最有名的要数“金粟笺”,由唐代的硬黄纸演变发展而成,以桑麻为原材料,内外皆涂以蜡,纸质坚韧,屠隆《笺谱》云:“徽州歙县地名龙须者,纸出其间,莹白可爱”,并印有朱红色小印。而在明以后,金粟山藏经散落坊间,日趋减少。始于唐代的“砑花笺”在这一时期无论是技术还是品质都有了极大的提高,陶毂在《清异录》中记载道:“姚颊子侄善造五色笺,光紧精华,砑纸板上乃沉香(木)刻山水林木、折枝花果、狮风、虫鱼、寿星、八仙、钟鼎文,幅幅不同,文绣奇细,号砑光小本”,足见砑光笺在当时其制作工艺已趋成熟。   元代的“明仁殿纸”是一种宫廷专用的描金如意粉蜡笺,因纸上印有泥金隶书“明仁殿”而得名。而在民间,生产于绍兴的彩笺则十分出名,文震亨的《长物志》有云:“元有彩色粉笺、蜡笺、黄笺、花笺、罗纹笺,皆出绍兴”。   五、明清   这是中国传统造纸技术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阶段。明中叶和清前期造纸鼎盛,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传统造纸业从清后期逐步走向衰落程度。   明清时期仿古之风盛行,人们对于历史上出现过的名纸佳笺十分推崇羡艳,故而明清纸苑中一派繁荣绚烂景象,几乎历史上出现过的笺都可在这一时期寻到踪迹,各种仿制或创新的加工纸纷至沓来,此种雅逸之举形成了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享受。   明代蜀王府曾在四川成都仿制“薛涛笺”,同时代人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赞曰:“其美在色”。到了清代仿制而成的“薛涛笺”,是一种长方形粉红小笺,印有“薛涛笺”小印,作为信纸使用。“乾隆年间仿南唐时的lsquo;澄心堂纸rsquo;,纸面上绘有泥金山水、花鸟,并有长方形隶书朱印lsquo;乾隆年仿澄心堂纸rsquo;,一般为清宫内府用纸。同为宫中御用精品的还有仿制元代的lsquo;明仁殿纸rsquo;,是一种泥金如意云黄粉蜡笺,纸两面均以黄粉加蜡,纸上以泥金画如意云,纸背面则洒以金片。   除了仿制古笺之外,明清两代也研制出了新的笺纸。如产生于明宣德年间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