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工作指南.doc

  1. 1、本文档共1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工作指南.doc

附件1: 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工作指南 征求意见稿 2014年月 1 1.1 编制目的 1 1.2适用范围 1 1.3编制依据 1 1.4术语与定义 2 1.5指导原则 3 1.6组织编制单位 3 第二章 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4 2.1建立清单 4 2.2确定重点调查对象 5 2.3第一阶段地下水环境调查 10 2.4第二阶段地下水环境调查初步采样方案 11 2.5第二阶段地下水环境调查详细采样方案 17 2.6第三阶段地下水环境调查 19 2.7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 20 2.8地下水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 22 第三章 质量控制 23 3.1总体要求 23 3.2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设质量保证 23 3.3样品采集质量控制 25 3.4实验室样品测试质量控制 28 3.5质量控制资质管理 31 第四章 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 33 4.1建立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数据库 33 4.2建立数据采集与评估系统 33 4.3编制成果图件 33 4.4构建信息平台 34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清单表格 35 附 录B(规范性附录)基础信息表格 57 附 录C(规范性附录)地下水测定指标 119 附 录D(规范性附录)土壤测定指标 132 附 录F(规范性附录)水文地质分区代码表 136 附 录E(规范性附录)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 138 附 录F(规范性附录)地下水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测定值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允许差 147 附 录G(规范性附录)矿山代码表 151 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的通知》,推进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增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编制《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 1.2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典型污染源周边的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可供其他污染源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参考。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的通知》 《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5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6889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8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25.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HJ/ 25.2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使用其最新版本。 1.4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地下水: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是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包气带/非饱和带:地表与潜水面之间的地带。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承压水: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补给区:含水层出露或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等入渗补给的地区。 径流区:含水层的地下水从补给区至排泄区的流经范围。 排泄区:含水层的地下水向地表排泄的范围。 水文地质单元:具有统一补给边界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地下水系统。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分布、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水质和水量及其形成地质条件等的总称。 地下水污染: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质变化朝着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 关注区域:污染场地中当前存在污染或潜在发生污染,在调查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区域。 1.5指导原则 (1)针对性原则:针对污染源的特征和潜在污染物特性,进行污染物浓度和空间分布调查,为污染源的地下水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规范性原则: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污染源地下水环境调查过程,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可操作性原则:综合考虑调查方法、时间和经费等因素,结合当前科技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使调查过程切实可行,可满足确定污染程度、范围和开展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调查。 1.6组织编制单位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组织,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所、环境保护部华南所、环境保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