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导引)第四章印象批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印象批评 本章导航 第一节 印象批评概述 第二节 印象批评的理论特征 第三节 印象批评之应用 第四节 印象批评评述 本章小结 第一节 印象批评概述 西方印象批评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 印象批评在中国的发展 一、西方印象批评 印象批评渊源: 印象主义文艺思潮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和审美直觉理论 西方印象批评的确立 印象主义文艺思潮 “印象主义”与法国印象画派 莫奈:《日出·印象》 印象派作品 后期印象派:塞尚 音乐:德彪西的交响曲《大海》 印象派作品 雕塑: 罗丹的《巴尔扎克像》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和审美直觉理论 发端于20世纪20、30年代。认为只有通过内心体验、直觉的方法,而非理性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真正的实在,才能认识人和世界的本质。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和审美直觉理论 代表人物:尼采、叔本华 直觉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柏格森 西方印象批评的确立 印象批评的萌芽:兰姆与赫兹利特的批评 印象批评的宣言:法朗士与勒美特尔 西方印象批评的确立 印象批评的发展:瓦尔特·佩特、王尔德和爱伦·坡 二、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的特点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与西方印象批评的异同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的特点 意会体悟和以形象说诗 批评话语所具有的浓郁的艺术性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主体的特点:品评者大多集作、赏、评于一身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运用印象式批评手法的重要文本 钟嵘:《诗品》 皎然:《诗式》 司空图:《诗品》 严羽:《沧浪诗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与西方 印象批评的异同 相同点:都注重批评主体的审美感受和主观领悟,都善于把这种感受和印象艺术地传达出来。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与西方 印象批评的异同 不同点: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虽然多从直观感受入手,随兴所至,有感而发,但与西方印象批评相比,它们并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理论。 三、印象批评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现代印象批评(20世纪20、30年代) 李健吾:《咀华集》 除李健吾外,朱光潜、沈从文、梁宗岱、李广田等人的批评主张和实践也都体现了印象批评的某些基本特征。 三、印象批评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当代印象批评(20世纪80年代) 吴亮:《文学的选择》与贺兴安的《评论:独立的艺术世界》 第二节 印象批评的理论特征 一、推崇主体的创造性与个性色彩 二、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直觉 三、突出批评的审美特征 一、推崇主体的创造性与个性色彩 强烈的批评主体意识 批评家自我作为批评的标准 推崇主体自由的同时对标举“客观”的批评提出有力的反驳 一、推崇主体的创造性与 个性色彩 印象批评对批评家的个人素质的特殊要求:感情与才思的结合,崇高的情怀,更高尚的思想,洞察入微的想象力与诗人的宗旨相结合 。 二、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 直觉 审美直觉: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客体的感性形式对其表现性内涵加以直接把握的艺术思维能力。 注重批评实践中个人对作品的瞬间反应 。 二、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 直觉 强调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强调通过审美直觉得来的印象,甚至认为“印象就是真理”,理性的参与将损害印象的可靠性。 三、突出批评的审美特征 印象批评把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作为突出的甚至唯一的考察对象。 印象批评在感受对象的审美特性时,特别注重揭示作品给读者带来美的感受。 印象批评更关注的是批评本身的审美。 第三节 印象批评之应用 印象批评的基本步骤 获取印象 整合感受 抒情描述 中国印象批评举隅 中国印象批评举隅 李健吾评林徽音的《九十九度中》 李健吾对骞先艾《城下集》的评论 中国印象批评举隅 李健吾评叶紫的 小说 李健吾评巴金《爱情三部曲》 第四节 印象批评评述 一、印象批评的特色 二、印象批评的局限 三、印象批评与当今文学批评的建设 一、印象批评的特色 印象批评强调批评的主体意识,追求批评的独立价值和独立品格,将批评从对作品的阐释中解脱出来,变成一种艺术创造。 印象批评突出批评家的直觉和个人感受,排斥批评中的理性因素,而直觉的介入将使其批评见解获得某种生动性和尖锐性,从而增加了批评的活力。 一、印象批评的特色 印象批评对审美特性的注重和追求将促使文学批评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本质特征,为文学批评写作提供了一条新径,并为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二、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