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规范注射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胰岛素规范注射PPT课件

关于捏皮的推荐: 所有患者在起始胰岛素治疗时就应掌握捏皮的正确方法; 捏皮时力度不得过大导致皮肤发白或疼痛; 不能用整只手来提捏皮肤,以避免将肌肉及皮下组织一同捏起; 最佳的注射步骤为: 捏起皮肤形成皮褶; 和皮褶表面呈90°角进针后,缓慢推注胰岛素; 当活塞完全推压到底后,针头在皮肤内停留10秒钟(采用胰岛素笔注射); 拔出针头; 松开皮褶。 正确的捏皮手法 错误的捏皮手法 进 针 角 度 90°注射 45°注射 为保证将胰岛素注射至皮下组织,在不捏皮的情况下可以45°角进行注射,以增加皮下组织的厚度,降低胰岛素注射至肌肉层的危险。 针头留置时间 药液的流速还与注射笔针头的内径有关,注射笔针头的内径越大,其药液流速更快。目前,临床上有采用 “薄壁”设计的针头,在同等外径的情况下内径更大,在降低注射引起不适感的同时保证胰岛素的流速,更利于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 * 血 糖 控 制 目 标 正常: 空腹3.9-6.1 mmoL/L 餐后2h 7.8 mmol/L 目标值:空腹3.9-7.2 mmol/L 餐后≤10 mmol/L 低血糖的表现及处理 血糖≤3.9mmo/L 1、两个15:清醒的口服15g葡萄糖,过 15分钟再测血糖至血糖﹥3.9 2、如未恢复继续两个15 3、意识障碍者50%GS静推 处 理 流 程 Thank You! . 胰岛素的规范注射 以前吃药就能控制血糖,现在要打针才行, 是不是说明我已经 病的很重了? 长期注射胰岛素会不会 成 瘾 ? 胰岛素比口服药贵, 算下来每个月医药费要增加二三百块呢! 时间久了,怕承担不了… 自已给自已打针,怕 天天打,餐餐打,难 专为病友设计的胰岛素笔,操作简单 打胰岛素的针头细 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一点也不疼 12 mm 6 mm 10 mm 8 mm 6 mm 4 mm 2 mm 4 mm 16 mm 6 mm 8 mm 6 mm 5 mm 12 mm 注射过程多种情况引发疼痛增加 因注射疼痛导致的不愿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比例达50.8% 温度较低的胰岛素诱发疼痛和不适感 消毒皮肤的酒精未干会从针眼带到皮下引起疼痛 体毛根部附近神经末梢丰富 直径较小、长度较短的注射笔针头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注射笔针头重复使用后卷边反刺,针头表面润滑层发生脱落,增加患者疼痛 低温 胰岛素 消毒酒精 未干 注射在体毛根部 针头的直径和长度 针头重复 使用 胰 岛 素 注 射 注射技术是糖尿病注射治疗的三大关键因素之一 注射技术: 注射部位的选择 注射部位的轮换 注射部位的检查和消毒 选择是否捏皮 选择进针角度 拔针时间 注射器材的废弃 关于针头重复使用的建议 腹部 以肚脐为中心,半径2.5cm外的距离。越靠近腰部两侧(即使是肥胖患者),皮下组织的厚度也会变薄,因此容易导致肌肉注射。 根据可操作性/神经血管距离/皮下组织状况:适合注射的部位 上臂 上臂侧面或者后侧部位;皮下组织较厚,导致肌肉注射的概率较低。 臀部 臀部上端外侧部位;即使是少儿患者还是身材偏瘦的患者,该部位的皮下组织仍然丰富,最大限度降低肌肉注射的危险性。 大腿 大腿外侧;皮下组织较厚,离大腿血管和坐骨神经较远,针头导致外伤的概率较低。 推荐的注射部位 注射部位还应考虑胰岛素在不同部位的吸收差异 腹部 87分钟 50% 较快 适合短效胰岛素 臀部 较慢 适合长效胰岛素 或中效胰岛素 大腿 164分钟 50% 中等至较慢 手臂 141分钟 50% 中等至较慢 适合长效胰岛素或中效胰岛素 不同注射部位胰岛素吸收不同(分钟): —研究显示,50%胰岛素吸收所需要的时间腹部最快,手臂中等,大腿和臀部较慢1 注射部位的轮换:不同注射部位之间的轮换 午餐前 晚餐前 不同注射部位之间的轮换: “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每天不同时间注射不同部位” 早餐前 午餐前 晚餐前 早餐前 睡前 一天注射三次: 一天注射四次: 注射部位的轮换:左右轮换 注射部位左右轮换: 左边一周,右边一周,部位对称轮换 左边一次,右边一次,部位对称轮换 注射部位的轮换:同一注射部位内的轮换 同一注射部位内的轮换: 每次注射时离上次注射点之间距离至少1cm的距离 关于注射部位检查和消毒的推荐: 患者应于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 一旦发现注射部位若出现脂肪增生、炎症或感染,应更换注射部位 注射时,应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 当注射部位不洁净,或者患者处于感染已于传播的环境(如:医院或疗养院),注射前应消毒注射部位 .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