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埋线减肥
穴位埋线法 徐州医学院连云港临床学院 卢文 一、穴位埋线的发展史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是针灸疗法在临床上的延伸和发展,也是中西医相结合的丰硕成果。 我国古代约在4千年前就开始“以石刺病”,即砭石,以后又有了石针、骨针、铁针、银针、金针等。后世在继承古代针灸治病方法的基础上,又创制出现在的不锈钢针,以及三棱针、皮肤针等各种治疗工具和方法。 后来随着针灸疗法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的科学方法和手段逐渐与针灸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穴位刺激疗法,如电针、水针、头针、耳针、割治、穴位注射、磁疗等,使针灸学术内容更加丰富,疗效日益提高。这些治疗方法的共同点,就是利用医疗器具对人体的经络穴位施以刺激,从而消除病理因素,治愈疾病。 但是,临床上对一些顽固的慢性疾病,单纯采用针刺等一般方法,产生的效果不太理想,疗效不太巩固,疗程也较长.故又产生了留针和埋针的方法来加强感应,延长刺激时间,以巩固和提高疗效,达到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但慢性病常缠绵难愈,用留针和埋针有时也难以治愈。 60年代初,产生了穴位埋藏疗法,埋藏的物品种类很多,如动物组织(羊、鸡、兔的肾上腺、脑垂体、脂肪等)、药物、钢圈、磁块等。目的除利用动物组织及药物内含的有效成份外,主要的就是为了延长对经络穴位的刺激时间,以起到穴位刺激的续效作用,这就弥补了一般治疗方法刺激时间短、疗效不持久,疾病愈后不易巩固的缺点。 穴位埋线疗法产生于60年代初期,原来就是穴位埋藏疗法的一种,它将羊肠线埋植到穴位内,通过羊肠线这种异体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刺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它与其它埋藏疗法相比,具备许多特有的优点。其它埋藏疗法往往材料来源窄,不易消毒和保存,操作复杂,反应较重,有的埋入物如钢圈等需再次手术取出;而羊肠线来源广(各地医院及医药公司均有成品),消毒容易(本身就浸泡在消毒液内),操作简便(随针刺入即可),反应相对较轻,术后身体对肠线可自行吸收,而且肠线本身为动物组织加工而成,既保持了动物组织异性蛋白的特性,又具有一定的硬度,兼具动物组织和钢圈等其它埋藏物的优点,提高了疗效。故穴位埋线疗法一经产生,便脱颖而出,独树一帜,成为针灸疗法的一个独立的分支。 近40年来,经过许多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穴位埋线疗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治疗疾病达百余种,有效率达到了56—100%,平均85%以上,甚至可以说,埋线疗法适应于所有针灸科适应症,如果按不同病种与刺血、电针、火针、水针等配合使用,可以达到标、本兼治作用。 二、穴位埋线的治疗原理 穴位埋线疗法是经络理论与物理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羊肠线在穴内的生理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经经络传入体内,以达“疏其气血”, “令其条达”,治疗疾病的目的。综观本法的整个操作过程,实际上包含了穴位封闭、针刺、刺血、机体组织损伤后的修复、留针(埋针)及组织疗法等多种刺激效应。所以,穴位埋线疗法实际上是—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㈠、穴位封闭效应 埋线伊始,首先进行局部麻醉,其作用部位在于皮肤,皮肤是十二经脉在皮肤的分区,皮肤通过经络沟通和联系脏腑,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影响,故局麻产生刺激冲动通过皮部——孙脉——络脉和经脉对脏腑产生影响,起到调整脏腑的虚实、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 局麻是对中枢与末稍神经的一种综合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有三个阶段的不同变化与效应: 1、针刺入皮内及注射药物时产生的疼痛信号传到相应节段脊髓后角,抑制了相同节段所支配内脏器官的病理信号传递,并使相应内脏得到调整。 2、注药后1—3分钟即可选择性地阻断末稍神经及神经干冲动的传导,使患病部位对穴位及中枢神经产生的劣性刺激传导受阻,从而使神经系统获得休息和修复的机会,逐渐恢复正常机能活动。 3、局麻后期,穴位局部血管可轻度扩张,促使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使局部新陈代谢正常化,改善其营养状况。这些变化产生的特殊刺激经过经络及神经——体液反作用于相应患病部位,使之也得到改善和调整。 故临床上,常有一些在局麻时局部皮肤疼痛异常,而病痛却马上减轻或消失的病例。可见,局麻的主观目的主要是预防术中疼痛,但客观上对疾病却起着不可忽视的治疗作用。 ㈡、针刺效应 穴位埋线作为一种穴位刺激疗法,同样可起到针刺效应以治疗疾病。埋线时,需用针具刺入穴内埋入肠线,此时即可产生酸胀感觉,由于埋线针具较毫针更粗大,其刺激感应也更强烈,这与针刺产生的针感及传导是一致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