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吉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生.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芳吉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 吴芳吉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生 彭 超 (西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 610041) 摘 要 :吴芳吉是2O世纪前期的著名诗人 ,其诗独辟蹊径,自成一格,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但学界对其 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从诗歌创作概况、丰富的内容、鲜明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点等几个方面予以简析,展示其 诗歌的突出成绩和创造性,阐释其对于中国现代新诗发生的特殊意义及其现实价值。 关键词:吴芳吉;现代新诗;发生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1 吴芳吉是一位 自学成才的现代诗人,学贯中西,对于新诗的发生有 自己独到的见解。其才华灿烂夺 目,与苏曼珠的俊逸才华前后辉映,为2O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著名诗人。吴芳吉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 所未言。他鲜明的个性特征使得他不随波逐流,坚持客观公正的诗论。中国新诗的发生,存在诸多的弊 端,吴芳吉在当时便已明见并指出。如果中国现代新诗的发生沿着吴芳吉的诗论发展,或许会提前成熟 几十年。 一 、 吴芳吉诗歌创作概况及主要内容 吴芳吉生前曾自编 《白屋吴生诗稿》,1929年出版。1934年其友人周光午编订有 《吴白屋先生遗 书》。1934任中敏编有 《白屋嘉言》。周光午又编 《白屋书牍》等多种遗著。198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巴 蜀书社分别出版的 《白屋诗选》、《吴芳吉集》都是他的作品集。台湾也出版过其诗文集。 在各类文集中,以巴蜀书社 《吴芳吉集》收录作品最为齐全。共收录诗歌222题,其中许多标明为 一 题多首,如 《几水歌》(五首)、《赋丈人》(八首)、《渝州歌》(二十五首)、《赴成都》(二十四首)等(另有 《弱岁诗》十二首等,因其每首有小题,已计于总数中),更多则未标明而实际为一题多首。此外还有译 诗十余首 (彭士诗十首、赫里克诗五首),因此实际上其诗歌数量达600首左右。 据吴芳吉孙女吴泰瑛记叙,吴芳吉在 1906年十岁从重庆回到江津黑石山聚奎小学读书,期间,他曾 给好友邓少琴扇面题下 “袁家溪畔一渔翁,得鱼数尾化为鹏”,谓 “这是吴芳吉最早的诗句”,¨ “其后, 他便陆续写诗作文。在清华读书期间,他还曾将诗文拿出与吴宓等切磋,可惜现在已经不能明确判定其 具体篇名及创作时间。 《吴芳吉集》所收第一篇为 《吴碧柳歌》组诗三首 ,然后有 1913年任教嘉定中学 时所作 《登峨嵋九十九道拐嘲鹤琴》。现存诗作中自1915年起为大量创作早期作品的开端,此时尚不 满二十岁。写实组诗名篇 《弱岁诗》十二首也创作于此时。其绝笔之作 《巴人歌》创作于1932年。创作 生涯共二十年左右。其数量是较为可观的。 收稿 日期.2010—12—05 作者简介:彭 超 (1976一),女,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 闻学院,讲师。 · 33 · 吴芳吉诗歌创作立足于其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和对百姓的关心。关注现实,内容充实,言之有物。十 三岁所作的 《读外交失败史书后》实际上就是他志向胸襟的反映。他在 《论诗答湘潭女儿》诗中,曾分别 提出屈原、陶渊明、杜甫、丘逢 甲四位诗人作为中国诗史之代表,不仅仅是因其作品,更因其人格力量。 所谓 “不仅其文,尤在其人。若陶之超尘拔俗而无厌世之心,杜之穷迫饥驱而无绝望之语,屈则忠爱之 忱不谅于世,而至死不去其国,丘则处积弱之势衰弊之秋,而能发扬民族精神、祖国文化,以与时代俱进, 此皆某所馨香祷祝,以为创造民国新诗最不可少之资也”[2J(。’。身体力行,追步先贤。自谓 “幼读少陵 诗,深识少陵志。一生爱此翁,发愿为翁寄”_2J(’。从洛阳到长安,从成都草堂到夔州,“老杜所游诸 地,今追步殆遍矣”l2虬’。其诗歌内容广泛,博大精深,而以屈原、杜甫爱国主义精神为其基调。“三 日 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_2l( ,这是吴芳吉 1918年初 22岁时的自励,诗人以一生的心血和精力 来予以实践。 综观其数百篇诗作,从世界、国家时局大事,到普通百姓、底层贫民的悲惨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