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邹学熹临床经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老中医邹学熹临床经验

名老中医邹学熹临床经验 邹学熹 医易会通派 承先启后人的邹学熹 马华新 整理 编者按 邹学熹教授,祖籍四川新都人。他得力于已故的两位老师, 一位是教他医学的廖德明先生,一位是教他易学的蔡福裔先生。在学 术上他主张医易会通,指出易学是中医学的理论渊薮,而中医学则是 易学原理在实际运用中的典范。 邹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医易相通的原理,补充和完善了以 五脏论杂病的完整体系。还在治疗八法的基础上增入镇、涩两法为十 法,从而使中医的理、法、方、药一线贯通,不致脱节。 邹氏毕生著作丰盛,《中国五脏病学》、《中国医易学》、《易学精华 丛书》是其代表著作。在临床上颇有独到之处,如擅长用丹药治顽疾; 用虫介药治痰证、风证和皮肤病;扶阳敛阴药同用治危重的漏汗证;用大剂量的清热利湿药治 急黄证等。由此可见,邹氏治病有经有权??把医易原理准确地落实到了辨证论治的临床上,达 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值得我们学习。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孙思邈 邹学熹,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盐市口,祖籍四川新都人。抗日战争时期盐市口被 轰炸,家毁父死,随母避难新都,在茶社为茶童。邹氏之母颇有学识,保存了大量易经资料,晚 归即教读四书五经。12岁时拜廖德明学中医,15岁跟师开业行医,解放后参加土改医疗队巡 回为县乡群众治病,医名大振,日诊百人。由于母亲和老师的教导和鼓励,不仅要作个名医,而 且要著书立说,为天下后世之楷模。1956年奋力考入了成都中医学院,同年于成都青羊宫百 花潭畔拜蔡福裔学易。1962年毕业留校任教,1986年被评为中医内经教授。1991年被推荐为 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对象之一。 邹氏在学术上主张医易会通,提出要在医经学派、经方学派、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 派、温病学派、会通学派的基础上,为创立一个崭新的医易学派而奋斗!对内经和易经很有研 究,十年笔耕,自成一家。1983年所著《中医五脏病学》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深受国内   第三卷372   #### 外读者好评,美国东地出版社中医专家班康德先生来到成都中医学院,要求将本书译为英文本 在美国出版发行,并希望按美国读者需要补充到60万字,后本书更名为《中国五脏病学》。 1984年他所著的《易学十讲》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1987年台湾千华出版公司在台湾以 繁体字再次出版发行。1988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再次出版发行了他著的《中国医易学》、《中医 急症手册》。1992年至1994年出版发行了邹氏主编的《易学精华丛书》,计有《易学精要》、《易 学图解》、《医易汇通》、《易学解难》、《易学与兵法》五种。从1994年起,香港《安康》月刊,开辟 专栏长期连载他“医易会通”的文章。1991年至1994年期间,他担任了全国老中医的带徒工 作,无私地将学术经验传给学生,并经常给国内外学生作易经的学术讲座,讲述内容深入浅出, 生动活泼,受到了国内外学生的一致好评。邹氏的一生,亦正如一位记者在报刊上所评价的那 样:“邹先生从茶童———教授———到医易学之星,走过了他人生的三步曲,这是他拼搏的结果。 学术的成功,不存在出身的贵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蒲松龄的自勉联说得好:“有志者事竟 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邹氏曾因患重症肌无力后回乡间疗养,在此期间寄托于著书立说上,自谓“书不写成死不 休”。8年以后,他的病竟好起来了,如果说病的好转是奇迹的话,那么在病中写成的《中医五 脏病学》、《中国医易学》等书,才真正算得上奇迹中的奇迹了。他的这些医易会通的著作,把博 大精深的易理与医学的理、法、方、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展示于读者面前。 学术精华 易学家多把《内经》作为易学最主要的参考资料;中医学也将《易经》作为中医理论的渊薮。 这两部书皆成书于周代,理论依据一致,都建立在古天文学、古气象学的基础之上,所以这两部 书在学术上长期互相渗透,相得益彰。邹氏医易会通的学术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 的。他认为《内经》所讲的五运六气,就是本《易经》而来,就是一部古天文学、古气象学。“运”, 是指天体运行,但观测分为东南西北中五方观察,故称“五运”,这就是一部古天文学的内容。 “气”,指应天体运行而产生的气象变化,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状态,故称“六气”,这就是一部古 气象学。至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诊断、治则、方药,莫不依据易理而来。《灵枢·针 解篇》:“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这就是把大自然的 天象变化与人体气化活动结合起来看问题,这也就是邹氏主张医易会通以防病治病的理论依 据和指导思想。《易经》和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