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的音乐分析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的音乐分析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的音乐分析
口向少华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一巴托尔第(FelixMendelssohn--Bartholdy
1809__1847)是浪漫主义早期德国着名作曲家,指挥家.他一生从事音
乐创作,虽然年仅38岁去世,但他留下的作品数量之多,创作体裁之广
泛让人惊叹.作为浪漫主义早期重要作曲家,门德尔松为戏剧《仲夏夜之
梦》配乐.首创音乐会序曲体裁,丰富了交响乐队演奏的内容,更为重要
的是,这种体裁无疑对十九世纪中叶李斯特创造的单乐章交响诗有着直
接的影响和启示.同时门德尔松创作的49首钢琴小品《无词歌》,在他的
整个音乐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无词歌”,即没有歌词的歌曲.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歌唱性和抒
情性.每首作品配以单一化音型的伴奏,是一种声乐化的钢琴作品.《无
词歌》的创作手法新颖精炼,表达的思想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高度的艺术
性,是典型用古典主义的形式表现浪漫主义思想的佳作.《葬礼进行曲》是
《无词歌》中的第27首,本文主要从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特点及音乐的
发展手法等方面,对其进行探究.
一
,作品的音乐分析
((葬礼进行曲》(以下简称”葬礼”)于1841--1842年间创作.乐曲
为再现单三段曲式结构(曲式结构图如下),前有引子,中有连接,后有
尾声,拍,弱起小节开始.整个乐曲充满了深沉,严肃的气氛.
曲结构图:
再现段曲式
BA
广—连接
8(4+4)4
首先乐曲从四小节引子开始,三连音加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型,仿
佛是送葬队伍沉重的步伐在艰难的前行,开始就奠定了乐曲悲痛的基涮,
4l/音乐教育与包f4#/20113
4
F==
一
子:引4e
e小调的色彩更是添加了儿分暗淡.引子主要由主属和声材料构成.根
据力度,音区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各两小节的两部分,第一部分建立在
主调主和弦上,引入并肯定调性,第二部分力度由原来的f上升到仃,加
入属和声的色彩,好像送葬队伍的步伐由远至近,越来越清晰……,最
后在e小调属和声上结束,为呈示段的进入在情绪,和声上做好了准备.
A部分(呈示段)由两个乐句构成,各为四小节,为典型的属主呼
应,方整型乐段.第一乐句从弱起八分音符开始,右手声部为柱式和弦
音型,和弦的高音声部构成主题旋律.左手声部则为八度单音音型.伴
随着音区不断上升,力度由HIf到sf的变化,表现出送葬队伍情绪的上升
和回落.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引伸发展,在保留前乐句基本节奏型的
前提下,旋律与和声发生了变化,并加入了第三声部,使音乐有了进一
步发展的动力.第二乐句开始部分伴奏织体变为流动的八分音符,调性
有向e小调关系大调G大调交替的因素(第二句开始左手出现还原D),
可以认为在G大调上进行了短暂的逗留,让音乐在悲痛的情绪中得到短
暂的舒缓.最后由e小调的下属功能组二级七和弦进行到主和弦的变格
终止,并以延留音的外音形式进行到主音结束.这一手法具有典型的古
典主义的和声风格.整个乐段自身重复一次,只是在重复的第一乐句开
始旋律部分和弦加厚,伴奏部分也有少许变化.
B部分是引伸对比段,材料由A段裁截的一小节为原始陈述,运用
模进,裁截等手法发展而成的一个不可分割八小节的连句结构.旋律从
属音上行三度到导音开始,跨越十四度的音区直线上升,随着力度的不
断加强,最后在ff的力度上在B段第五小节达到整首乐曲的高潮.B段
前四小节,左手贯穿e小调的属持续音与右手旋律形成斜向进行,加强
了中段的不稳定性和音乐的张力.从第五小节开始,旋律移至内声部二
度连续下行进行到第六小节,第七,八小节旋律是前两小节的下四度模
进,进一步表现出情绪的下降,并结束在四级六和弦上.
连接四小节,材料来自引子,可分为两部分,前两小节为引子上二度
模进,后两小节为下二度模进.和声上用二级七和弦代替了主和弦,力度
I:l~gl子稍强,最后以属七和弦结束,为再现段的进入做了过渡和准备.
再现段为动力化再现,由4+9两个乐句构成的非对称,属主呼应乐
段.首先它是一个减缩——扩充的结构,省掉A段反复的部分,在第二
句后进行扩充,结构上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其次在力度,织体上也与A
段形成对比,主要表现为力度的加强和织体的加厚.最后在材料上第二
乐句引入引子的材料(三连音的节奏型).在调性上,通过向下属方向的
离调加强了再现段的收束感,使乐曲在深沉,肃穆的气氛中结束.
尾声四小节,与再现段叠人一小节,是引子材料后半部分的变化发
42/~=乐教育-9OJf4~/2011.3
展,力度上渐弱到PP的变化,使人们联想起送葬队伍渐渐远去的场景.
二,作品的艺术特点
1.和声上的特点
门德尔松在《葬礼》中使用的和声是大小调体系成熟时期的功能性
和声.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主要是自然体系中的正副三,七和弦,
及个别重属,副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