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3-氯-4-甲氧基苯基)卟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docVIP

四(3-氯-4-甲氧基苯基)卟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3-氯-4-甲氧基苯基)卟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四(3-氯-4-甲氧基苯基)卟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丁海林 袁文博 陈志龙(上海东华大学化学与生物学院生物医药研究室 201600) 【摘要】首次报道合成了1个新型卟啉类化合物,即四(3-氯-4-甲氧基苯基)卟吩。是以吡咯、亚硫酰氯、4-甲氧基苯甲醛等为原料,用Alder法制备。其结构经过核磁共振、质谱、紫外进行了结构表征。为进一步提高新药研究开发的效率,提供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做了大量的工作。 【关键词】卟吩 Alder法 表征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139-01 1 简介 光动力学疗法是一种无创或微创性、非产热性的、利用光化学反应引起靶组织和靶细胞破坏的治疗方法。在光动力疗法中,氧气、光源和光敏药物被融合在一起,是一种主要影响靶组织的选择性治疗形式。与传统的医疗方法相比,它具有疗效快、副作用小、方法简便等优点。 2 实验部分 图1: 四(3-氯-4-甲氧基苯基)卟吩的合成路线 2.1 3-氯-4-甲氧基苯甲醛 100ml三口瓶中加入乙酸40ml、亚硫酰氯2.7g(0.2mol)以及4-甲氧基苯甲醛13.6g(0.1mol),在20-30℃下搅拌,直至反应液冷却。在室温下搅拌12h,然后把溶液倒入大量的冰水溶液中。析出的固体过滤收集,用冰水洗3次,正己烷洗1次,真空干燥,固体用正己烷重结晶得纯品17g(收率98%)[4]。 2.2 四(3-氯-4-甲氧基苯基)卟吩 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氯仿250mL、吡咯0.28mL(4mmol)、3-氯-4-甲氧基苯甲醛0.74g(4mmol)以及三氟化硼-乙醚溶液0.17mL(1.38mmol),室温搅拌均匀,反应过夜。往反应液中加入三乙胺0.25mL(1.75mmol)及四氯苯醌0.75g(3.13mmol),于60℃搅拌1小时。将反应液浓缩至干,用乙醚150mL提取产物,浓缩至干,硅胶柱层析,得到红色固体0.24g,收率9.80%。是一新化合物[5]。 3 药理实验 光敏剂对小鼠S180肉瘤的光动力治疗实验 受试动物:远交昆明株小鼠平均体重18~24g,S180肉瘤种鼠。 受试药物:四(3-氯-4-甲氧基苯基)卟吩(以下简称光敏剂1),在无菌条件下将上述药物溶于最小量吐温-80中的生理盐水稀释至0.5mg/mL溶液备用,血卟啉衍生物HpD。 光源:MTZ-1型脉冲激光治癌机;SD2490型激光功率测量仪。 小鼠S180肉瘤光动力损伤实验:无菌条件下于小鼠前胸部皮下接种S180肉瘤,待肿瘤长至直径4~6mm时,选取生长良好、无溃疡具半球状单一肿瘤的小鼠,按同窝同性别随机分组,每组8只,小鼠腹腔注射给药,并以药物溶剂作为空白对照,将HpD配成相同浓度溶液作为阳性对照,给药后2h用功率密度为220mW/cm2铜蒸汽-染料激光(波长530mm)辐射肿瘤20min(光剂量150J/cm2);光照后5天,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称重,并与对照组比较抑制率。实验结果表明,光敏剂1对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 结论 用Adler法合成了四(3-氯-4-甲氧基苯基)卟吩,优化了反应条件。合成时,反应温度135℃,反应时间45min。对产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表征。初步药理实验结果表明,终产物对小鼠S180肉瘤的光动力损伤作用比参比药物HPD强,说明有可能发展为新一代理想的单体肿瘤光动力治疗敏化剂,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R Bonnett.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Rev., Contemp. Pharmacother[J]. 1999, 10: 1-17. [2] Kirollos RW, Marks PV, Igbaseimokumo U, et al. A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in vivo study of the effect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on human pituitary adenoma implanted in mice[J]. Br J Neurosurg.1998, 12: 140-145. [3] 杨彪, 刘云, 肖德宝. 四苯基卟啉和金属卟啉的制备[J]. 精细化工, 1998,15: 53-55. [4] 张洲鹏, 徐德余, 王绍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