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说课.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说课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说课 徐水县安肃镇张丰一中 李克军 三、教学对象 板书设计 一、物理性质: 1、通常是无色、无味 的气体 (固体叫“干冰”) 2、密度比空气大 3、能溶于水 灭火原理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固体叫“干冰”)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归纳与总结: 刚才我们一起完成了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过程, 你能总结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吗? 要点: 物理性质: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固体叫“干冰”)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本身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 能与水反应 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CO2 + H2O = H2CO3 CO2 + Ca(OH)2 = CaCO3 ↓+ H2O 应用与探究 在我们这里,冬天有储存大白菜的习俗。人们为了防止 白菜腐烂,通常都把它放在地窖里。时间长了,菜窖里二氧化碳的浓度会越来越大,人们在取菜时容易发生危险。你能想出哪些预防措施? 猜想一:在进入菜窖之前做灯火实验 猜想二:取菜之前要打开盖子通风 猜想三:在挖菜窖时设计通风装置 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应用与探究 解释: 1、木炭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点燃 C+O2====CO2 2、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使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更加充分 CO2 + Ca(OH)2 = CaCO3 ↓+ H2O 3、墙壁潮湿是反应生成的水造成的 我认识到了······ 我体会到了······ 我的困惑是 ······ 回 顾 与 反 思 课本137页作业题1、2、3; 小组内同学合作试提出防治“温室效应”的几项措施。 注意认真完成呀! 第二课题: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二、化学性质: 1、本身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也 不支持燃烧 2、能与水反应 3、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CO2 + H2O = H2CO3 CO2 + Ca(OH)2 = CaCO3 ↓+ H2O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温室效应 从生物课中,我们知道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这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空气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但是,近几十年以来,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使用煤和石油为燃料,它们的燃烧产物二氧化碳被排进大气,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分增加。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就像温室的玻璃那样,阳光可以透过,具有保温作用,因而会造成地球的温度上升。因为它和玻璃温室的情形类似,所以叫做“温室效应”。 气温升高会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对海平面、农业、森林、生物物种、水资源、人类健康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气候反常、风暴、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也和地球变暖有关。 返回 讨论:人们利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来灭火是利用了灭火的什么原理? 要点: 第一点: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 掉可燃物; 第二点: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第三点: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灭火原理 *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是科学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燃料》第2课题“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第2课时的内容。 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化学物质,是继学生学习了氧气、水、氢气、碳之后的又一种来自学生身边的化学物质,学生在学习上述内容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所以学习本课是对化学学习方法的再现和加强,在学完本课题知识以后,将自然引出二氧化碳的制法和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小学科学、初中生物课中已经对二氧化碳有了一些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将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进一步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变化,了解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作风。充分体现化学的STS理念,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学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上所能发挥的重大作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科学知识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可见,本节课的学习在本章乃至整个教材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