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民间护墓人与荆州古墓保护.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00民间护墓人与荆州古墓保护

300民间护墓人与荆州古墓保护 2007年06月04日05:49 长江商报   威逼利诱的背后他们恪守“良心底线”,清贫的背后他们尽显民间义务护墓人的本色   本报记者 姚海鹰 文/图   核心提示   █堪称“中国第一巨型地下博物馆”的荆州,古墓葬丰富,封土堆尚存的大中型古墓即达1000多座,无封土堆的古墓至少有7000多座,墓葬保护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   这里有300多位民间护墓人,他们绝大多数是义务护墓,只有少数人有微薄收入。   █在荆州古墓葬保护区,流传着一个又一个因文物而“一夜暴富”的神话。而守护着一千多平方公里楚墓保护区的每个护墓人,都会面临这种“一夜暴富”的诱惑。   █“护墓员在当地最熟悉墓葬冢子地形的,自然成了盗墓团伙收买和利用的对象。”一些盗墓贼找到护墓员作为技术指导,无论成功与否,盗墓团伙的开价是一天1万元,如只是参与望风,一般价格为每天1000元。   █在盗墓贼的威逼利诱下,虽然民间护墓人中出现了个别“败类”,但更多的护墓员却用自己的行动,谱写出了一曲曲正义之歌。   正是有了这群血性汉子的默默坚守,荆州古墓葬保护区的发案率和被盗率,才逐年呈大幅度下降趋势。   “如果没有这些护墓人的艰苦付出,就没有荆州地下文物保存完好的今天。”   年近五旬的荆州川店镇乡村护墓人郭永清,听到这句话时眼角湿润了。这是他守墓10多年来,第一次亲耳听到省城领导的肯定。   5月初召开的“熊家冢楚墓发掘研讨会”上,来自湖北省人大文物保护法检查组的专家,对荆州地下文保工作表示赞赏。   在荆州,像郭永清这样的护墓人有300多位,他们守护着整个荆州的“地下博物馆”——7000多座大中型封土堆以及不计其数的古墓葬。   护墓,实际上是这些农民的“分外”之事,绝大多数护墓人是义务护墓,只有少数人有微薄收入。日常看护巡逻中,这些护墓人尽心尽职,甚至“提着脑袋”和盗墓者进行着“持久战”。他们,被誉为荆州古墓的“保护神”。   王家三代义务护墓   说到王家多年来的护墓报酬,王德洲笑了起来,露出一排牙齿:“说了你也不相信,政府一共给了我们800元钱。”王说:“我们王家几代人看墓,是凭觉悟,与钱不钱的没关系。”   5月28日,荆州川店镇大型楚墓熊家冢开挖现场,烈日当空。   头戴草帽的王德洲叉着双腿,站在墓坑底部,身子几乎弓成了直角。他用手往细密的竹篓里来回掬土。他的动作很轻,生怕损坏了近在咫尺的墓室,待竹篓装满后,他直起腰再奋力向上甩举,竹篓被站在上端的工友稳稳接住,倒了土后再递给他,如此反复。   王德洲每天要在烈日下干7个小时,每天的报酬是25元。他从去年8月,就受雇于此。在60余名工人中,他的年龄最大,56岁——按说,古墓发掘这种体力活已不适合他做。王德洲能获得这份“美差”,还得益于王家几代守墓有功,荆州区文物局才破例让他打这份零工。   “熊家冢能保护到现在这样,老王功不可没。”一位在现场监测的文物官员说。   王德洲家住荆州区西北40公里外的川店镇张场村,简单的3间瓦屋,与举世闻名的熊家冢楚墓近在咫尺,他家的厨房距离陪冢仅30米。王家6代人,在熊家冢边已住了几百年,看护着这座古墓。   王德洲的祖父名叫王先富,1908年出生。王德洲至今还记得祖父看墓的情形,他说,祖父对墓冢很敬畏,平常虽不限制孩子们上冢嬉闹,但不准他们在上面撒尿、拉屎,说这样对冢里的人不敬。   祖父曾告诉他说,这个大冢里埋着很多宝贝,“用卡车都拉不完”。他的祖父讲,楚地的国王都姓“熊”,“熊家冢”恐怕是一位国王的墓。   如今,考古专家已证实,熊家冢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楚国墓地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的一座,此墓的主人可能就是曾问鼎中原、威震东周的春秋盟主楚庄王。   现在的熊家冢,远看就是一个巨大的土包,唯有两颗不怎么精神的松树,在冢顶和冢腰孤零零相望。   王德洲回忆说,爷爷和父亲还在的时候,冢上的松树至少有100多株,郁郁葱葱。 “我爷爷的脾气很暴,他在的时候,没人敢偷树”。王德洲说,有一次本村湾一户陈姓人家为盖猪圈,趁天黑在冢上砍了两株松树拖回家,王先富知道后,当夜就赶过去拖了回来,并说:“冢上的树是先人栽的,没有主的东西就是国家的,在我屋后就由我来管。”王德洲说,他们一直觉得护墓义不容辞,他家的祖训是:“住在冢边,就应该看管。”为此,王家得罪了不少人。   王德洲的父亲也曾护墓一辈子,不过直到1992年去世,也没得过任何嘉奖。豁达的老人临终时向王德洲交代:“有没有人记得不重要,住在冢子边,就要尽责任,不能让人指着脊梁骨骂,说墓被盗了,你们还在睡觉。”   王德洲看护古墓已有16年,“我父亲1991年重病后,我就正式接管过来了”。王德洲用了“接管”这个词。说到王家多年来的护墓报酬,王德洲笑了起来,露出一排牙齿:“说了你也不相信,政府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