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中国城市发展期的第一个阶段
第三讲 中国城市发展期的第一个阶段
(秦 汉 时 期)
一、经济及社会发展背景
秦结束了长达500余年的纷争割据局面,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和郡县制度(36个或40个)修建了通向全国的弛道;促进了城市的发展(300-400座成市。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战国时期。郡县制使各诸侯国形成了中央、郡、乡一套比较系统的行政机构,对地主阶级实行集权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 350 年,至公元前207年秦亡,作为秦都共144年。
战国时期的咸阳位于渭水以北,秦统一六国后城址从渭北发展到渭南。现城址位于今咸阳城以东 20 公里的渭水河北岸。(渭河改道了)
4秦咸阳城市建设特点
城市形制:不是一次性建设而成的,随着秦的国力强大,平定六国而逐步修建的。总平面接近方形,分布于渭水两侧。犹如周丰、镐。三面环山,四面环水。
城市结构:以北部咸阳宫为中心,多个宫殿环行的城市结构。将六国及各国富户集中在咸阳,各宫有各自的防卫设施;
每个宫殿区由一组或两组以上的建筑群组成,每组建筑群自成单元,四周筑有围墙,构成一个封闭式的建筑群体,但整个宫殿区的外围没有发现统一的宫城城墙,也就是说不是单一的宫城,而是分为若干个宫殿区33。显然,秦咸阳发展到后期阶段,其所具有的多个宫城这一布局形制,明显地承袭了秦都雍城的一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广而大之。
摒弃城郭防御体系,用京畿制代替,摆脱礼制的束缚。
京畿制度:开创了京城与京畿有机结合的城市体制,这套规划思想被称为秦制。影响了汉朝,汉的规划思想是“览秦制,跨周法”
具有一定的功能分区:秦都咸阳的手工业作坊区位于渭北咸阳的西南(早期的市和手工业相结合),陵墓位于秦都咸阳的西北方。宗庙在渭河南,有极庙、昭庙等七庙(左祖右社)。宫殿以咸阳宫为中心,光乐宫、信宫、甘泉宫、梁山宫、六国宫殿、阿房宫、望聚宫环其布置。
天体观念:渭水贯都,以象天汉,象天法地。(君权神授)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观念里,自然与人是相互感应并相通的。天、地、人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系。天人一体、天人感应几乎成为从朝野到民间的模本理念。反映了古人的一种自然观和哲学观。
在咸阳城的规划中,渭河比作天上的银河,咸阳宫象征天极,并以其为中心,各宫殿环列周围,形成拱卫之势,构造成“为政以德,辟如北极,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格局。在咸阳宫与阿房宫的相互关系上,也明显地表现出天文思想。咸阳宫象征天极,也就是北极星,阿房宫象征营室宿,并通过阁道联接起来;渭水象征银河。
秦的宫殿大多建在高大的夯土台上,既显示了王宫的威严,又充分利用高台的有利地形建成几层楼阁式建筑,给人一种高大的感观。秦都城的修建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材料,选用了最优秀的工匠及设计师。其都城建筑水平也达到了极点。
好大喜功,体现皇权之上的统治思想。一匡天下
秦都咸阳一号建筑遗址即咸阳宫的主体殿堂,采用“四阿重屋”的方式,室内外装修华丽,富贵典雅,在大台中央,有版筑厚墙围护的主体宫室,朝北有宽敞的厅堂,朝南有宽阔的大露台,由此可以居高临下,高屋见领,俯瞰咸阳全城,也可远眺渭河及终南山景色。
皇家林苑(上林苑)规模扩大。
有了一定的基础设施:下水道的断面很大,当时城市排水系统很完善;
二、汉长安城——“览秦制,跨周法”
长安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东方世界散发着耀人的光辉。环视宇内,当时能够与之媲美的唯有西方古代罗马帝国的罗马城。
1社会及经济特征:
汉代秦后,在行政区划建制上汉承秦制,除实行部分封王外,沿用郡县制不改。
长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重视农业,屡劝农桑,兴修水利,奖励增殖人口,同时鼓励和提倡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2区位特征
汉长安位于渭水之南(北距渭水南岸约2公里,今西安市西北约8公里),龙首原西北麓,与秦咸阳毗连。地形南高北低。
3修建历程
汉长安城是在秦咸阳渭南离宫的基础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制及防御北方匈奴奴隶主的侵袭,在建国后20年间逐步形成。大体可分三个阶段。汉高帝时,先将秦代的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后在长乐宫的西面建未央宫,又在长乐、未央两宫之间建武库。汉惠帝时筑长安城墙,并建东市和西市。汉武帝时,在长乐宫的北面建明光宫,在未央宫的北面建桂宫、北宫,至此都城规模大备。
4城市规模与形制
4.1汉长安最兴盛时人口约30万人。经纬各长三十二里十八步,地九百七十三倾(今实测面积35平方公里,周长62里),八道九陌(纵称道,横称陌),十二门,一门三道制。
4.2《三辅黄图》曰:“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
4.3总体布局以未央宫为核心,以横门——北宫门——西安门为轴线,前朝后市,左祖右社,附会《周礼·考工记》的规划。
5城市功能分区
宫殿区(未央宫,长乐宫,明光宫,桂宫,北宫)——分散布置,位居城南,体现礼制观念;
市——文献记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