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型城市建设若干关键问题解读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绵城市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二零一五年十一月汇报提纲一、什么是海绵城市?二、为什么要建海绵城市?三、怎样建设海绵城市?四、海绵城市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什么是海绵城市?“三个自然”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1月,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5年1月,财政、住建、水利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组织申报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通知》2015年4月,武汉等16城市被列入“海绵城市”试点 海绵城市将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两个相加”一、什么是海绵城市?绿色城市+蓝色城市通俗地讲:海绵城市可理解为“绿色城市”和“蓝色城市”的有机融合蓝色城市强调城市对水资源的涵养、调蓄、净化、利用绿色城市强调城市绿色空间蓝色城市(海绵城市)一、什么是海绵城市?城市发展三阶段绿色城市未来阶段:人们贴近自然的归属感越来越强烈,建设以城市水系为中心的生态体系,形成“水清、岸绿、河畅、自然”的临水宜居型城市,增强的蓝色基调。城市河湖水系等“海绵体”的保护和恢复受到空前重视。现阶段:强调人们对良好环境的需求,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强化,突出特征是草地、林地的增加和绿色基调的逐渐增强。河流湖泊等的保护开始受到重视,但限于治理黑臭等外观。灰色城市初级阶段:人口快速增加,重工业为主导,以马路、高楼、工厂等灰色钢筋混凝土为主基调,正像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里的场景,烟筒林立,乌烟瘴气。河湖受到污染和严重挤占。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生态文明工业文明二、为什么要建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生态文明 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在城市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中,节能减排是一个核心,而“海绵城市”理念正是契合这样的核心。生态文明中,循环体系是基本要求,“海绵城市”的建设,全过程都契合这样的要求。“海绵城市”是借助人工和天然两个方面形成良性循环体系的过程,这正是生态文明的题中之义。从规划入手,从细节做起,当每个城市都能够遵循“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时,就能迎来生态文明的新生。目标手段二、为什么要建海绵城市?——政策导向国家战略决策海绵城市是落实国务院“水十条”重要手段之一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二、为什么要建海绵城市?——政策导向国家战略决策2015年9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加强规划引领、统筹有序建设、完善支持政策、抓好组织落实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十项具体措施。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二、为什么要建海绵城市?——政策导向国家战略决策海绵城市是国家“十三五”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推进空间格局绿色化,并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首次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二、为什么要建海绵城市?——现实需求海绵城市是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快速城市化的现实需求全球气候变化城市雨岛效应明显不透水面积增加城市内涝频发传统城市建设重经济社会功能,轻生态服务功能(重社会,轻生态)二、为什么要建海绵城市?1.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使得人类面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增多等方面挑战,导致城市出现暴雨极值天气与极端干旱的概率增加。1d均值1d均值3d均值年最大1d、3d雨量全国增减不明显,但极值有所增加北方均值明显减小南方极值明显加大,均值略升,Cv略减西部均值、极值明显加大,Cv略减3d极值二、为什么要建海绵城市?2. 城市雨岛效应明显 观测事实表明,近50年来,全国最大1d、3d雨量增减不明显,但短历时暴雨强度增加、极端降水日数也在增加,尤其是在城市及周边地区,雨岛效应更加明显。城市雨岛效应极端降水天数变化二、为什么要建海绵城市?2. 城市雨岛效应明显日本气象厅全国1460个雨量观测站的每小时降雨量资料(1976-2007)50 mm 降雨次数的增加趋势(1998-2007)(1988-1997)二、为什么要建海绵城市?2. 城市雨岛效应明显日本气象厅全国1460个雨量观测站的每小时降雨量资料(1976-2007)2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下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