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史论文-论民国前期阎锡山“处变不倒”的秘诀
论民国前期阎锡山“处变不倒”的秘诀
摘要:
抗战爆发前20年是民国政权频繁更迭的时代,而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却依然稳固,“处变不倒”,其秘诀在于阎锡山一贯信守“存在即合理,需要即合法”的政治理念,奉行“中的哲学”,主张“公道主义”,理想“大同世界”。其中“中的哲学”是阎锡山统治山西的根本统治指导思想。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制造矛盾,利用矛盾,巩固统治(2)自存自固是其出发点和归宿(3)不偏不倚,保持中立,见风使舵,从中渔利(4)追附形势,,标新立异,彰显个性。正是这些思想,使阎锡山在那种特殊的年代屹立不倒,被人称为“不倒翁”。
关键词: 阎锡山 “中的哲学”思想 统治 山西 不倒翁
正文:
阎锡山,是一个经历相当复杂而又颇具特色的人物。他在近代中国史上经历过从清王朝到民国以及由北洋政府到民国政府的朝代更迭;他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推崇孔孟儒学,尊奉纲常名教,也留学到日本,接收了不少西方文明并加以借鉴引用;他在振兴山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曾作出过积极的贡献。他丰富的经历和处世思想、哲学的积累,使其从一个山西破产小地主的儿子变为响彻大江南北的山西王。
纵观民国前期,从袁世凯去世到全面抗战爆发前20年左右的时间里,民国政权频繁更迭,各地割据势力、军阀层出不穷,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唯独阎锡山左右逢源、见风使舵,不仅保住了他对山西的统治,而且使其处变不倒,成为响彻中国的“山西王”、“不倒翁”。其取得这些成就除了与他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有关,也与他奉行的“中的哲学”思想有关。
阎锡山他所受的是旧式教育,10年私塾形成了他的儒家哲学结构。成为政要后,他的言论充满了四书五经的章句。他反复强调,“井田的经济制度,传贤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儒家的修身、自省在他的个人生活中历历可寻。汉武帝想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儒家学说建构等级制度和“超定静”政治结构,维护其既得利益,乃明智的哲学选择。其中他最为标榜并和奉行是“中的哲学”思想。
“中的哲学”(中庸之道)俗称“骑墙哲学”,又称为“二的哲学”,乃阎锡山立身之道。在军阀混战中,阎锡山奉行左右逢源的中庸之道,得以偏安山西一隅。在八年抗战前夕和抗战中,阎锡山在日军和国共“三个鸡蛋上跳舞”,割据一方,守在山西,拥有相当大的统治权。其既是阎锡山个人立身处世的哲学思想,更是他统治山西的根本指导思想。
而阎锡山“中的哲学”思想的实质主要体现在“存在即合理,需要即合法;存在就是一切,一切为了存在”。“中的哲学”思想在民国政权频繁更迭时期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存自固是“中的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阎利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各派为争权夺利的有利时机,在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山西的管制,使其成为自己独有的“王国”。比如1在政治方面他于1917年推行“军国主义式的用民政治”。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政府在全国的统治地位确立之后,阎为了达到“自存自固”的目的,表面上服从中央,实际上在山西实行的是另一套政策;2在经济上实施“六政三事”(六政包括:水利、种树、蚕桑、禁烟、天足、剪发;三事包括:种棉、造林、畜牧),此后又兴办一批近代工厂如山西炼钢厂、煤矿厂、火药厂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不仅达到了自存自固、保证山西独立王国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山西的经济发展,增强了国防力量。
(2)制造矛盾,利用矛盾,巩固统治
阎锡山在民国时期号称政治风浪中的“不倒翁”,这与他善于制造矛盾、利用矛盾是分不开的。且不说他如何利用矛盾时期在动荡时期处变不倒,就其对待下属时,为了能有效地驾驭下属,他常利用下属的地区不同、部门之别,扶植许多小派别组织,例如他先支持王靖国搞起铁军系统;接着又支持梁化之、李冠洋等文人搞起“革命同志会”;同时又怂勇杨贞吉建立“敌工”系统。阎锡山有意识地制造矛盾,形成对立面,让他们互相牵制,互相监督,争先向他邀功请赏。谁对他稍有不满,他就把谁搞掉。
(3)不偏不倚,保持中立,见风使舵,从中渔利
阎锡山生于山西省河边村的一个地主兼商人的家庭,因此在为人处事方面较为圆滑,他从政处事一向以精明圆滑著称。1926年春,奉系张作霖与直系吴佩孚重新修好,联合段祺瑞,排斥冯玉祥,发动了对国民军的“讨赤战争”。阎锡山仍然两面讨好,见机行事。一方面对冯军表示友好态度,一方面又暗中协助吴佩孚,阻隔河南国民军与直隶间的联系,使冯军处于直、奉、晋三军的包围之中。冯军调整部署,决定先击破山西,宋哲元率部从杀虎口、得胜口分数路合击大同。这时,阎锡山公开与张作霖、吴佩孚合作,派兵死守关口及重镇,阻挡国民军的进攻。在直、奉、晋三方军阀的联合攻击下,经过三个多月的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