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骑兵发展进程
中国骑兵发展进程
中国骑兵发展进程
骑兵——骑在马上的兵。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啧啧,这个问题现在回答起来一般都比较笼统,因为实在是太久远了。反正最早骑在马上去打仗的肯定不是汉人。按常理分析,能想到利用马作为工具人们,首先其生活地域一定也适宜大量马的生存——山地草原、水草条件较好的戈壁或荒漠等。其次必须经常和它打交道,以至最终能慢慢驯化它们。鉴于以上两点,中西亚的游牧民族的可能性最大。马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远远重要于农耕文化的中原。相应的马文化领先于中原也是正常的。早在周穆王时代(前976—922)就有西王母给穆王送马的记载。可见在当时马已经被认为是重要资源了。
往后翻几页,在300多年后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破屠何而骑寇始服”的文字记载,通过这几个字,我们了解到当时屠何等寇已经是骑寇了。就是说当时北方游牧部落对齐等诸侯国的骚扰已经是骑着马来的了。 “屠何”何许人?就是东胡。也可以算蒙古人的祖先之一罢?鲜卑还是蒙古?这好象是一笔糊涂帐。后来隋唐时期很显赫的“独孤氏”,就是“屠各氏”的后裔。现在,返过头看看,农耕的中原文化这个时候骑兵的发展如何?我们从几乎同时期的秦穆公以“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的记载来看,中原这个时候也有骑着马的兵了。考虑到“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作用类似于今天的仪仗队或护卫队。称之为骑兵不为过。——此时是否用于实战尚不得之,用于实战的例证还要再过近300年。不过按当时所崇尚的礼制来看,交战还是以双方约定时间找块场地,列阵车战为主,一般一天半天就结束了。所以估计即便有骑兵,作用也不大。况且由于交战要使用大量战车,自然所选育的马匹也主要是挽具型的,以力量见长。不适宜用于骑战。不过由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骑兵在中原地区的发展之初,是北方领先于南方。这和游牧部落有很大关系。人家北狄也好,屠何也好,来了就打,赢了便抢——打不过就跑。【可笑中原这帮迂人还振振有辞,连呼蛮夷!】而以秦、晋、齐为代表的北方诸侯国在频繁应付北方游牧部落的侵袭中,慢慢体会到了骑兵的机动是战车的笨重所无法企及的。于是着手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不过迟至战国早期,从出土的骑马俑是裸骑这点上看,当时马具还没有出现。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这一时期骑兵的作用不大——连坐稳都成问题,何谈骑射?而游牧族有所不同,马背上长大的,“儿能骑羊,引弓射鼠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较之农耕为业的汉人自然要娴熟许多。
再往后翻几页,进入战国时期,这里出现了一位对中原骑兵发展贡献甚大的人物——没错,就是“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前325—229)。赵国在赵武灵王时的疆域大至上包括今陕西的东北部,山西北部和太行山的东南山麓。向东有齐强邻逼境,西则有秦虎视眈眈,北有东胡、林胡、楼烦屡屡骚扰,趁火打劫。可谓四面受敌。“是亡社稷,奈何?”赵武灵王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着手进行军事改革,一方面训练水兵以解“无舟楫之用”之窘境以御秦,另一方面就是在北部边疆地区广募善骑射之民组建骑兵部队以解“无骑射之备”用以抗胡。鉴于同三胡之间多年交战的体会。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7年颁布胡服令,改汉族传统宽袍大袖的衣服为胡人式的紧身服装,以方便于进行骑射。号令国人学习胡人骑兵的训练方法和装备。【再一次证实胡人在骑兵发展史上的重要性】。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引进了胡马来改良中原农业区因长期耕作而退化的马匹品种。【我发现凡是和西域交往较密切的朝代其骑兵均较为彪悍。取得的胜迹也较多,和马匹改良不无关系】 同时改良了骑兵的武器,学习胡人配备弓矢和短剑(非刀)。远距离冲杀时引弓射敌,近距离格斗则采用短剑。但限于马具的制约,格斗战可能还很少。类似“大战若干回合”那样的话还要等很多年后才可以说。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的骑兵逐渐强大,同时使掌握骑射技术的军队由原来的游牧民族逐步扩大到中原各国。骑兵凭借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地位逐步得以提高,成为当时中原军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一阶段出现了许多成功运用骑兵配合步兵、车兵作战的成功战例。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骑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40万军民皆降于秦。秦将白起认为“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而一举坑杀40余万降兵。公元前244年,赵将李牧用1.3万骑兵配合步车兵20余万,采用诱敌深入,两翼包抄战法,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又乘胜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一举定边十余载。可惜一代名将后来非战死沙场,而毙命于自家人手。
骑兵这时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只独立兵种,主要武器装备为弓箭,作战以骑射为主,马匹身上有了专用的防护马甲(皮甲),装备了简单的鞍鞯。并且从遴选骑手到考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