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11-2012学年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VIP

高三2011-2012学年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2011-2012学年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三2011-2012学年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三2011-2012学年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卷共28小题,1--20题每题2分,21-28题每题1。5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到( )  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  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  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  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 2.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 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 3.《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4.广东省新会县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  A.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B.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  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D.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 5.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天人感应的思想 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C.君权神授的思想 D.中央集权的加强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6.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7.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突出表明春秋时( )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风行 D.以郡县为地方行政区划的中央集权制形成 8.《元史选举志一》记载:(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如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做技巧败鬻以为工匠商贾。另据谢枋得《叠山集》记载:当时社会阶层的划分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元朝( ) A.重视科举制度 B.文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C.有明显的等级划分 D.工商业经济发展较快 9.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 )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10.公元前6世纪早期,许多经济状况相同的(希腊)城邦都经历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残酷内战,往往长达数十年。然而,在雅典,一个名叫梭伦的贵族以各阶级调停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