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法变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的历法变迁

中国的历法变迁 zhangxueshan   中国古代历法是一门很专门的学问,不仅是古天文学的一个分支,也涉及、影响到数学、医药、易数、物理等各个领域,可以说是中华文明文化的基础。      西汉以前,我国使用的六种古历法,即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唐朝诗人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有:“炎国丧宝,黄历开睿,祖武类帝,宗文配天”,黄历就是黄帝历的简称,所以人们习惯把历书称为黄历。历代皇帝都很重视历法。至唐后,历书须经皇帝亲自审定后才能颁布,且只许官方印历发行,从此,历书就成了“皇历”。      西汉之前的历法形态各异,如每年的开端不同:夏历建寅,即以阴历一月为岁首,因一月为寅,故称正月建寅;殷历建丑,即以阴历十二月为岁首;周历建子,即以阴历十一月为岁首。岁首的月建不同。四季也就随之而不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颛顼历为基础,以阴历十月为岁首,但春夏秋冬和月份的搭配,完全和夏历相同,因为夏历的设置比较符合农事季节。      汉武帝时,由于以前的屡次改历,历法很不准确,出现“朔晦月见,弦满望高”的错乱现象,武帝命邓平、落下闳等人修改《颛顼历》而作《太初历》,仍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所以民间称为“夏历”),并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代对历法虽作过多次修订,但是基本都是以《太初历》为蓝本,除王莽新朝和魏明帝时改用殷历,武则天和唐肃宗时改用周历外,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清末。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改以世界通用的公历为法定历,按公元纪年,“夏历”为辅。到了文化大革命,破四旧除迷信,“夏历”是封建残余,于是改称“农历”。      阅读古籍时就要注意所使用月份的不同。例如,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十七年”这一节里,有两段记载;“十月癸丑,始皇出游”;“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每年只有一个十月和一个七月,七月里死,十月怎能出游?这也是历法不同的缘故。按秦历来,夏历十月是秦历正月,夏历七月是秦历十月,秦始皇在这一年里,正月出游,十月崩驾,在外总共9个月的时间,这样就可以理解了。      阳历阴历      古人经常的观察到的天象是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所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而年的概念和农业有关,《说文》:“年,熟谷也”。谷物的成熟周期意味着寒暑往来的周期,也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称为太阳年。在远古,年和岁是有区别的。“岁”表示今年某一节气到明年同一节气之间的这段时间,相当于今天的阳历年,一年12个月,365或366日。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岁三百六十六日”;而“年”指的是今年正月初一至明年正月初一这段时间,即阴历年,一年12或13个月(有闰月的话),354或384日。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中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有6个大月30天和6个小月29天。有大小月之分,是因为月相的变化在29-30天之间,每年12个月一共354天。但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是365.2422日,比阴历12个月的总和还多出11天多,因而阴历每过3年就和实际太阳年相差1个月的时间,所以每3年就要加1个月,称为闰月,后改为19年闰7个月。置闰是古代历法中的大事,涉及到天文等许多方面,有兴趣可上网查看,就不多说了。古代指导农事的二十四节气,就是依照太阳年而设的。当代中国人大多背诵过“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来八二三”,这里的月,是指如今阳历的月了。      古代纪时方法      纪年:干支纪年是古代纪年的基本、通用方式。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成亥)的合称,以十干与十二支循环相配,可配成六十组,通称为“六十甲子”,用来表示年历,六十年后周而复始。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使用年号“建元”,首创年号纪年。以后历代帝王都仿照他而建制自己的年号。从汉武帝至清宣统三年,前后2051年中,建立过600多个帝王年号。现在采用的公历纪年,即格里高利历法,也叫基督纪元,把传说中耶稣基督诞生的那年作为计算历史年代的元年。如果当初我们的汉武帝有点侵略扩张征服世界的心思的话,那么今年也许就称作“建元2146年”了。      纪月:纪月通常以序数为记,如一月二月等,岁首的月份叫正月。每个月也有些个绰号,如现下阴历五月,也称为皋月,天中,仲夏等。古人又有月建的概念,就是把十二地支和一年的十二个月份相配: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月,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依此类推。另外,每个月也都配有一个天干,但这个不像月的地支是固顶的,而是根据当年的天干来推算得到。      纪日:与纪月法基本相同。除了以数字纪日外,古人用干支纪日。每日的干支由年、月的干支推算得到。另外,每月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