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海一号 出水记
南海一号出水记:中国水下考古最完整的船
1986年,在阿姆斯特丹的一次拍卖活动中,出现了一大批清康熙时代的青花瓷和金锭等稀世珍品,惊动了世界收藏界。消息传到中国,更是令中国收藏和考古界的专家们震惊:这批文物从何而来?是文物走私吗?是被当年侵略者盗走或抢掠的吗?遍查国内各种资料,都没有对这批文物的任何记载。后经调查得知,原来是英国人米歇尔·哈恰等人于1985年从中国南海的一艘沉船中打捞到的。拍卖会上,这位英国人获得了巨额利润。中国的考古专家们坐不住了,这样的国宝不能再让外国人染指,巨额的利润不能平白落入外国人的腰包。这一偶然事件,推动了中国海洋考古的进程。?
聚焦海上丝绸之路
1986年9月,“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成立。1987年至1990年,国家水下考古工作协调小组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室相继成立,国家级海洋考古工作艰难起步。
茫茫大海,一望无边,大部分海域几乎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标志,要想在海底发现沉船就如同大海捞针。万顷碧波,看似风平浪静,然而,水底暗流,潮涨潮落,狂风恶浪,瞬息万变,处处充满险恶。没有先进的科技手段,海底考古根本无法进行。
水下考古队通常都配备有以下几类仪器和设备:水下定位仪系统,包括声纳设备、高灵敏度测量仪,声学测距仪和照明设备等;水下摄影器材、潜水通讯设备、打捞设备,即不同功率的清淤机器,如淤泥泵除机能很快地清除沉船堆积的泥土,大功率的提升机能使壶类遗物利用浮力自动浮出水面;潜水员生命保障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这些仪器分期到位。他们将目光聚焦到了中国南海海域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它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泉州、广州,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古代的船只在这里驶过,也不知道究意有多少船葬身于大海深处。
初探“南海一号”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下考古取得的最令人瞩目的成就,莫过于对“南海一号”沉船的考古发掘。
在中国水下考古研究室正式成立之前,中国海域的沉船探测工作,意外地被英国拉开了序幕。而让人们始料未及的是,他们竟然意外地与“南海一号”相遇,并险些让它遭到被毁的厄运。当时,英国人租用了一条新加坡的打捞船,参加打捞的英方工作人员,是完全没有考古专业背景的潜水员。当时,船上除了一台旁侧声纳仪,没带任何与水下考古有关的仪器和工具。在沉船打捞行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打捞容易,搜索难,尽管英方人员根据文献记载画出沉船的准确位置,探测定位工作进行得依然不顺利。英国人一面用旁侧声纳仪在海面上循环往复地扫描,一面在荧光屏前仔细地研判着海底反馈的每一个可能信号,只要一发现海底有突起物,他们就把船上的抓斗机放下,去乱抓一通。“当时英国公司为了节省成本,缩短工期,采用了最简单的打捞方法,一条2000吨的驳船,一架100吨的吊机,发现海底可疑物体,就把1吨多重的抓斗放到海里去抓,东西抓上来之后,除了部分金属器件完整外,几百件瓷器一下子都成了碎片。”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张威说,这次打捞中,共捞出200多件绿釉小瓷盘、锡壶、青白釉瓷器盖等遗物。同时,还发现了一条在国内尚未出土过的铜鎏金带钩。
然而事情的进展,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南海一号”仍然像一个羞答答的新娘子,迟迟不肯掀起自己的面纱。2001年4月,在香港中国水下考古研究探索协会提供的总额达120万港元赞助资金的支持下,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领队,组成了一支12人的“南海一号”沉船水下考古队,自此,对“南海一号”的大规模调查正式展开。
经过20多年淤泥的沉积,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南海一号”沉船已不见踪影。无奈之下,水下考古队只好从美国引进了更先进的深海探测仪器,重新搜索定位,最终找到沉船的踪迹,并用深水声纳浮标锁定了“南海一号”。
沉船位置的确定是水下考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沉船定位,要做两件事,一是要在完全没有地标物的茫茫大海上,用声纳仪器,对可疑区域进行地毯式扫描。这里要特别提到各类电子探测器在水下考古的运用。由于水下能见度差及其他困难,目前,各国水下考古大都采用各种电子探测器,即各类遥感仪器。与物探和遥感原理技术相同,水下探测充分利用考古遗存与周围环境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差异性。例如,分析目标区域内海底水样的成分,通过原子吸收技术观测文物在海水中原子扩散量的变化,以此间接地寻找古代各类遗址、遗物群。物探技术则探测水下目标物自身产生或反馈的各种信息,无论哪种探测,测取信息的仪器装置越接近目标物,探测效果越好。总体上看,目前声纳探测法在水下考古中应用很广。二是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准确标示出沉船所在位置的精确读数。
目前可以帮助人们在海底进行探测的仪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声波处理仪,一类是磁波处理仪。这次沉船扫测定位工作,地质调查大队采用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新产品——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22J01 工程做法参考图集.docx VIP
-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荔湾区广州市荔湾区真光实验学校初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中药泡洗技术.pptx VIP
- 2025班干部班委竞选PPT模版(优质ppt).pptx VIP
- 好书推荐高尔基《童年》阅读指导经验分享PPT课件.pptx VIP
- 赶走小怪兽幼儿园中班韵律讲课PPT课件.ppt VIP
- 《CBT425-2011-低压粗油滤器》.pdf VIP
- 新22J06 楼梯 参考图集.docx VIP
- DB4401T 66-2020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docx VIP
- 新22J11 轻质内隔墙参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