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四)写作.ppt

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四)写作.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四)写作

活动程序 上午 1.沈建国老师专题讲座 2.杨宁老师执教:我的叔叔于勒 3.观摩良渚中学语文组课例研究 下午 1.钱燕瀛讲座:九年级教学建议 一、什么是课例(课例研究) “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讲教学研究的故事”)。 “课例研究”试图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改进。 二、课例由哪些要素构成 背景与主题 情境描述 问题讨论 诠释与研究 三、课例有哪些类型 问题呈现型 经验分享型 理论验证型 知识产生型 问题呈现型 经验分享型 理论验证型 知识产生型 问题呈现型 经验分享型 理论验证型 知识产生型 问题呈现型 经验分享型 理论验证型 知识产生型 问题呈现型 经验分享型 理论验证型 知识产生型 四、课例举例 1. “心灵游戏”的规则可以改吗? 1.“心灵游戏”的规则可以改吗? ——基于学生真实情感的一次作文教学尝试 背 景:作文教学中的困惑 主 题: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如何把“意外”作为教学的生成资源? 情景描述:前后两次教学的关键片段(“强牵”VS“移情”策略) 问题讨论:本次作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难点是什么? “心灵游戏”的规则可以改吗? 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应对学生的“意外”? 理论诠释:纽曼的“真实性教学”思想(深层次的思维、 生活经验的联系、实质性的对话、 积极的情感体验…) 2.在课堂关联处磨练教学能力 ——《好嘴杨巴》课例研究 临平三中 黄琴 一、课例研究的过程: (一)原生态的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就课文而言,初编入浙版教材,缺少参考;没有教过,缺少阅历。尤其课文语言具有浓郁的津味,对于杭州吴语环境中的我,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就师生而言,借班上课,师生未沟通,学生未预习。 1.导入缺乏关联性 2.教师语言过多问题化 3.教师代答现象普遍 4.多媒体辅助是一把双刃剑 〖初次课执教感言与改进思路〗 第一次,我尝到了如坐针毡的滋味;又一次,我有了愧为人师 的感觉。虽然为大家展示了具有“本来面目”的原生态的课,但现在看来,原生态的课,也不应是随意的、放松的状态,应该是自己现有最佳状态的课,至少要对文本有充分的解读,更不该出现错误性的概念。其次,由于对环境不熟悉而造成时间的不充分也说明了自身的心态有问题:在课例研究的面前丧失了判断能力,导致上课节奏加快,任务没有圆满完成。在认真听取了同伴、导师的意见之后,我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方案: 首先,改进课题和课时目标,明确内涵及关系,如上文所述。 其次,理清关联性的线索,关注教学能力的磨练。 第三,改进教学语言,尤其是过渡语言和问问题要分清。 第四,课文津味儿的语言浓,我自己也没把握,尚不敢深度触及第五,PPT再做适当调整,出示的语文概念要准确。 (二)改进后的课: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5.围绕主题的设计提高了课例研修品质 6.清晰、明确的课时目标是改进的保证 7.关注文本是改进的一大亮点 8.多媒体辅助是影响课程互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9.教师语言过于理性,少了激情 〖二次课执教感言与改进思路〗 二次执教让我明白了研修主题对应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把教学目标切小为课时目标的重要性,这是课例研修能够实现改进的基本抓手。课例研究过程走到这里,也让我明白了同伴互助的重要性。敢于直言是高研班成员之间最突出的特点:距离产生美!这是本校本组“人际关系”难以突破的所在:说真话!也只有在同伴的真话的背景下才可能实现自身的真实成长。课例研究的过程更让我明白了蜕变何其艰难,在被放大了的缺点面前是难堪而痛苦的,然而我有这样的渴望,有那么多导师和同伴在我身边,这样的机会此生何曾有过?所以我说:痛,并快乐着!我再次梳理自己的改进要点: 首先,课堂互动注重激活生生互动,克服自答代答现象。 其次,设计环节再做拆分,PPT同时呈现内容在减小。 第三,第三次课,要放松放松再放松。 (三)趋于成熟的课: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次实践与反思〗 10.师生互动:导而弗牵、开而弗达 11.“借用资源”,关注课文语言表现力 12.视频展播,直接与作者对话 〖三次课执教感言与反思〗 课后,同伴和导师对感受课文语言、感受视频效果等方面的突破兴奋不已,认为环节更加清晰,问题更有层次,目标与内容对应更加妥当。负责做实录的王老师概括说:就目标与达成而言,三课之间,一次无序,二次有序,三次圆融;就目标与活动而言,一次生硬,二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