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教师课堂改进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7 教师课堂改进精选

* * * * * * 基于课堂改进的教师在职学习 ——中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上世纪最后10年间,关于课程教学改革留给我们两句重要的话。 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教师事关重大 有效的课堂再次成为新世纪关注的焦点,基于课堂教学改进的教师在职学习,正是中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课堂上学与教的水平变化 ① 原先只是强调教学目的要求“不脱离主题”、“恰如其分”;如今提倡技能、认知、情感全面“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突出了“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 ② 原先课堂安排以全班学生“可接受程度”为依据,取统一的最低线;如今强调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此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 ③ 原先只是按大纲教材预设教学内容和问题;如今要利用课堂“生成资源”,鼓励学生责疑问难、独立思考。 ④ 原先教师通过教学“指引和示范”,影响和促进学生发展;如今进一步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主动养成。 ⑤ 原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让他们都能积极思维;如今已深入到设置典型情境,提倡小组合作,让学生尝试、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 1、教师观课评课走向能力为本 我们从有经验教师如何观课、评课出发,在上海的一个地区,广泛采集1982年与2007年的不同观点与视角,通过因素筛选与语义解释,然后作跨度25年的比对,结果表明,教师观课视角出现如下十点变化。 ⑥ 原先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配合”的师生合作方式,学生仍是配角;如今要求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⑦ 原先只是由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随时反馈调节;如今已进步到可由学生作自我评价和调控。 ⑧ 原先尚未提及模型、演示或多媒体的运用;如今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普及,不仅广泛使用,还提出了“合适”与“必须”的更高要求。 ⑨ 原先教学效果评价仅关注当堂反应、检查和“直觉印象”;如今还关注到学生“潜能发挥”和是否有利于提高“后续学习水准”。 ⑩ 另外,如今还注意到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如如何把握学科本质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关于技能训练的定位,以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述和大运动量训练,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还有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相对降低活动成本等。 图1 评课因素“价位”25年前后比较 0.10 0.12 0.14 0.16 0.18 目的要求 内容组织 概念教学 能力培养 师生配合 教法特点 教学效果 1982年价位 2007年价位 1990年,这个地区曾经进行过8年级全体学生的能力目标测试。2007年,对同地区、同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再度测试,样本数量均为4000左右。 前后两次测试,取相同的能力目标水平分类,测试题中约有1/3保持原貌,另有2/3提高了难度。尽管总体难度有很大提高,但多数分测试成绩与总分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总平均得分率从45.27%提升到58.83%,课堂教学的实效有了显著提高,十余年来的进步有目共睹。 对测试结果,按能力目标四层次架构作分水平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操作与了解的水准大幅度的提高;领会与运用水平的目标已基本达成;但是,探究性水平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尚无明显提高,应成为今后课堂和教学改革要着力突破的重中之重。 2、学生能力目标测试喜中有忧 对测试结果,按能力目标四层次架构作分水平分析,其中操作与了解的水准大幅度的提高;领会与运用水平的目标已基本达成;但是,探究性水平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尚无明显提高,应成为今后课堂和教学改革要着力突破的重中之重。 认知目标水平测试17年前后比较 2008年在第11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墨西哥)报告 如今的教学,仍有流于记住结论、反复训练的倾向,固然这可以发展记忆和模仿的能力,但却无助于对课程内容的真正理解,无助于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今背景下,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得静下心来,反思过去,不能过多地注意操作层面上的东西,要平衡“书中学”与“做中学”,突出实践活动经验的学习和人文精神、基本思维方式的培养。 3、能力取向的学与教 【案例1】一堂科学探究课:“水能爬高吗?”   学习毛细现象的知识,改变以往只是告诉事实的方法,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 ① 玻璃棒、粉笔、细沙柱、玻璃细管、宣纸插入有色液体中 ② 用放大镜观察“能爬高”物品的共同特征 观察与分类: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分成“能爬高”、“不能爬高”两类 寻找共同特征:“小孔”、“缝隙”,这就是“毛细现象” ③ 有学生发觉:管子越细、缝隙越小,爬得越高,能否做做试验? 假说与实验:简约因素,设计实验;检验假说,还得到一条漂亮的曲线 ④ 解释生活中、自然界中的毛细现象 会应用:酒精灯的芯,月季花的颈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教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