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火因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森林生态学—火因子

本节导读 识记:地表火、树冠火、地下火、火灾等级划分;火对各个生态层次的主要影响;植物对火的适应方式 领会:火发生的三要素;几种类型火的特点 简单应用:火的生态影响;火与森林更新 1火的发生发生条件和类型 1.1林火的发生条件 1.2林火类型 1.1林火的发生条件 林火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火源 2001年全国火源调查 火灾发生环境条件 干旱季节易发生火灾。 热带炎热多雨,中高纬度夏季多雨、冬季积雪,不易发生火灾; 亚热带干、湿季节分明,易发生火灾。 针叶林易发生火灾,阔叶林不易发生。 我国:北方-春、秋季易发生火灾 南方-冬、春季易发生火灾 地形对林火的影响 坡向 阳坡日照高,温度高,可燃物易干燥,易燃,火蔓延快。阴坡反之 坡度 坡度大,水分停留时间短,可燃物易干燥。 上山火(冲火)速度快,不易扑救,下山火(坐火)速度慢,易扑救。 坡度愈大,火蔓延快,但火停留时间短,对林木危害较轻。 坡位 山脊、陡坡林地干燥,易燃,火蔓延快;山谷低洼地多水湿,易扑救;空旷山凹地多为草甸子,火猛烈。 海拔高度 海拔愈高,温度愈低,地被物含水率愈大,不易燃烧。但海拔高,风速大时,有利于火的蔓延。 小地形 可引起局部植物组成和微域气候发生变化。如遇小高地,则火蔓延快;局部平缓地蔓延慢,低洼地不易燃。 山地林火特点 在山地条件下,山谷风影响火蔓延。白天,太阳辐射强,空气上升产生谷风,加速火向山上蔓延,夜间相反。夜间山谷的火不易蔓延到山顶,易扑救。 迎海面山坡,降水多,湿度大,可燃物含水率高,不易燃;背风面空气干燥,形成高温少湿的热风即焚风,地被物干燥,易燃。 地形起伏变化,影响林木受害部位。一般被数火烧的部位,均在朝山坡的那一面。日本人称为片面燃烧。 森林特性与火灾 森林组成 针叶林较阔叶林易燃,落叶阔叶林较常绿阔叶林易燃。  郁闭度 其大小直接影响林下可燃物的数量和含水率。一般来说,郁闭度大,枯枝落叶多,反之则少。另外,郁闭度大,林内温度低,蒸发小,湿度大,不易燃。郁闭度愈小,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愈大,增加林分密度可提高林分抗火性。 林木年龄 年龄增大,林木抗火性增强,但年龄过大,则林地光照强,阳性杂草丛生,易发生地表火。年龄小,易使地表火转为树冠火。 林木层次 单层林易发地表火(平面火或二维火),复层林易发树冠火(立体火或三维火) 1.2林火类型 地表火(地面火) 分布最多,最常见,约占火灾的90%以上 地表火类型 根据蔓延速度的快慢,又可分为两类: 急进地表火:火蔓延速度快,通常每小时可达几百米或者1公里以上,在地表可跳跃前进,火烧不匀,火烧迹地为顺风伸展成三角形或长椭圆形。如“8756”大火是急进地表火为主,树冠火为付的特大森林火灾,速度最快达每小时20公里,一般每小时5-6公里。 稳进地表火:火蔓延速度慢,一般每小时几十米,燃烧时间长,温度高,强度大,燃烧彻底,破坏性大。迹地为椭圆形。 树冠火 沿树冠蔓延和扩展的火灾。一般由地表火上升引起,偶尔有雷击火引起。约占火灾4%。 树冠火 树冠火发生条件:气候长期干旱,可燃物特别干燥;地表火遇强风;多发生在针叶林中,阔叶林很少发生。但桉树、樟树因富含油脂,易发生树冠火。南方杉木、马尾松、思茅松易发生,北方落叶松林不易发生(因树叶不易燃烧)。 树冠火特点:火灾后,有很多火星,碎片,易引起新火源;其烟呈暗灰色,温度达900-1000℃。 一般由强烈地表火烧至树冠,因树冠不连续,又下降为地表火,遇到树冠再上升树冠火,在林中起伏前进。 树冠火类型 连续型树冠火 急进树冠火(狂燃火):火焰飘流前进,蔓延速度快,一般每小时8-20公里;上、下形成两股火,下面的火落在后面,一般中等枝条全烧,大枝不烧;迹地呈长椭圆形。 稳进树冠火(遍燃火),是最严重的火灾,火烧速度慢,顺风每小时5-8公里。上、下燃烧彻底,温度高,强度大,破坏性最大。迹地为椭圆形。 间歇型树冠火 地下火 只有腐殖质层或泥炭层的林区才能发生。故又称腐殖火或泥炭火或越冬火(冬季烧至翌年春天)。约占火灾1%。多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如大、小兴安岭。 特点:无火焰,只有烟,燃烧时间长,圆形冒烟,可烧至岩石层、地下水层;蔓延缓慢,每小时4-5米,一昼夜可烧几十米;温度高,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很难扑救;火烧后,根系被烧掉,强风一吹林木便倒,从而出现林间空地。迹地为环形。 可烧死林地中的树木,休眠种子和其他繁殖体,使植被的再生时间推迟。 地下火 林火类型 我国森林火灾划分等级 凡是被火烧过的树林,不论林木是否烧死或受害即称为受害面积;而成灾面积是在受害的单位面积上,成林被烧毁或烧死株数在30%以上,幼林株数在60%以上称之。 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 1987-05-06 火灾现场 8756特大森林火灾 参战官兵在奋力扑救原始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