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体外循环预充液.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体外循环预充液

第五章 体外循环预充液 徐州医学院麻醉学院体外循环学教研室 丁伟 副教授 [教学要求] 1、掌握,血液稀释的安全范围和血液稀 释对机体的影响。 2、掌握,预充液的分类 3、 熟悉,预充和血液稀释的基本原则。 预充液和预充量概念; 体外循环转流前,体外管道、氧合器、动脉滤器都需用液体充盈,以排除环路中气体,此过程称为;体外循环预充(prime)其所需要的液体称为预充液,其所需的液体量称为预充量(prime volume)。 第一节 血液稀释 血液稀释指;大量外源性液体输入血管,或(失血性休克)导致大量的组织间液,经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使血液粘稠度、HCT↓。在体外循环中预充大量液体称 “人为性血液稀释”或“控制性血液稀释”。 一、血液稀释的生理基础 (一)血液流变学特征 液体流动中,相邻流层间运动受到阻碍,为液体粘度,促进液体流动所需的压力称为切力;液体流过表面速度称为切速;单位时间液体流速变化称为切率。 切力=切率 × 粘度 大部分均质液体,如生理盐水,在一定温度下,其粘度恒定不变,称为牛顿流体。 而血液为非牛顿流体,决定血液粘度主要是红细胞和血浆蛋白,同时也受以下因素影响: (1)血液粘度与流动时的切率有关。切率低血液粘度较大,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最低,因而受血粘度影响最大,小动脉次之,大动脉几乎不受粘度影响, (2)HCT与血液粘度之间成指数关系,切率低时,HCT对血液粘度的影响更明显。 (3)红细胞的变形性。红细胞具有变形性,当切力增大时,红细胞变成椭球型,对血浆层流的干扰减少。Hct↓,血液粘度↓。 (4)红细胞聚集性。其和血浆蛋白在一定条件下可聚集,在低切速时,通过纤维蛋白原桥联,聚集成“钱串状”,增加血液粘度、增加外周血管阻力。 (5)低温血液流变学特征。低温血管收缩、增加血液粘度而降低组织血流量。温度每下降10?℃,血液粘度增20%。 红细胞浓度越高,血液通过毛细血管需切力越大。而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系统中,切力较低,低流量时,红细胞容易产生聚集,相应粘度较高,使跨毛细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液体交换。 血液稀释通过降低HCT,从而降低血液粘度;降低外周阻力,增加组织的灌注,避免低流量灌注的副作用。 (二)血液稀释的代偿机制 CPB常采用血液稀释,Hb下降影响携氧。机体通过以下方式代偿: 1.降低血液粘度 ;低温广泛用于体外循环,但随温度↓血液粘度↑;体外为清晰术野,常采用流量50ml/kg/min低于正常心排量,血压也较低,血粘度、外周阻力增加,影响有效组织灌注。 血液稀释HCT降低,血粘度降低,红细胞在血液中保持悬浮,从而降低微循环中红细胞聚集,使血液更易通过微循环,特别是在低温、低流量时可避免红细胞、血小板聚集,导致微循环阻塞。 2.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血液稀释血液粘度↓,外周血管阻力↓,在相同灌注压力下,血流速↑,减小由于低温导致的动静脉短路,组织灌注量↑,血流分布均衡,有利于组织器官对氧的摄取和利用。 3.增加静脉回流、血液稀释可增加静脉回流、使心输出量↑。降低红细胞在小血管的聚集,降低跨毛细血管阻力,有利于液体由组织转移至血浆,血容量↑ ,动脉端血液粘度↓,减轻了心脏后负荷 4.提高氧转运能力 (将氧转移到细胞线粒体过程)氧含量与HCT成线性关系,HCT在0.20 ~ 0.50之间,携氧能力变化不到10%。代偿机制是血液稀释时心输出量增加。 体外循环中,据不同温度,采用血液稀释将提供最佳氧供。非心脏手术Hb100g/L是安全的,而体外循环中维持Hb80g/L可避免血液稀释副作用。 血液稀释在脑缺血、紫绀性心脏病手术需低流量灌注时,血液稀释后每ml血液所携氧减少,但由于血流速度加快,使单位时间到达毛细血管的氧增多,氧交换↑。 (三)血液稀释的安全范围 1.血液稀释极限 在极度血液稀释下,红细胞释放氧能力下降,增加血流量不能代偿血液中氧含量减少。 S35是指在氧分压为35mmHg时Hb氧饱和度,反应了Hb供氧能力。当混合静脉血氧分压<35mmHg,组织摄取氧↓,当毛细血管终端氧分压<35mmHg,可发生组织缺氧。 2.最适血细胞比容是保证足够的氧运输,PaO2维持在250 mmHg,线粒体 0.5 ~ 1.0mmHg,细胞内平均氧分压5mmHg,混合静脉血氧分压40mmHg,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75%。 常温体外循环;最适HCT 为0.40 ~ 0.50。 中低温体外循环时(20?~ 25?℃),HCT 0.25 ~ 0.30是公认范围)复温时应>0.30。 3.临床上常用HCT表示血液稀释度,血液稀释五分度: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