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保健中心预防接种工作管理PPT
保健中心预防接种工作管理;预防接种工作质量与安全控制;1.1 本中心预防接种业务开展情况;1.2 本中心预防接种业务开展情况;2003年28个保健中心预防接种情况 (2003年自查情况);1.4 分析;1.4 分析;1.4 分析;存在的问题汇总;存在的问题汇总;3.预防接种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3.1 机构资质和配置
3.2 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3.3 疫苗管理
3.4 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咨询(预防接种部分)
3.5 预防接种的实施
3.6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及处置原则
;机构资质
设 施
部门设置及名称
设备要求
人员要求;机构资质;设 施;部门设置及名称;设备要求;人员要求;3.1机构资质和配置;工作规程和岗位职责;采购
验收
保存
发放
;疫苗的采购;疫苗的验收 ;疫苗的保存;冰箱储存疫苗;疫苗的发放;预防接种方案的制定:
根据受种人的签证类型、前往国家、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接种目的、药物过敏史、疫苗接种史和疫苗接种反应史等情况,严格按照相应疫苗说明书的规定,正确判断接种适应症和禁忌症,在排除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制定正确的预防接种方案。
区分法定和非法定接种,要求分别填写《黄热病接种申请表》和《推荐性预防接种申请表》
区分要求接种(Required vaccination)和推荐接种(Recommended vaccination),要求接种的疫苗,除存在禁忌症外,原则上应给予接种。
遵循受种人自愿和知情的原则。
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者,应提出医学建议,并进行记录。
预防接种前告知
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受种人签字确认知悉。
告知采取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方式。特别的注意事项要强调:如育龄期妇女接种活疫苗,一定要强调3个月内不要怀孕,避免对胎儿可能的不良影响。 ;正确筛查接种禁忌症。
采用筛查表和口头询问相结合方式,达到全面、充分、确认和知情的目的。
筛查表应签字确认。
口头询问应包括6个问题。
你(或你的孩子)今天有何不适吗?
对食品和药物过敏吗?
上次接种(该疫苗)有问题吗?
免疫系统有疾病吗(包括家族史)?
最近接受过血液制剂吗(如输血??)?
你有怀孕吗?最近准备怀孕吗?
《黄热病接种申请表》和《推荐性预防接种申请表》依照疫苗接种有效期设定保存年限。
;正确判断接种禁忌症。
遵照说明书的原则。各种疫苗在说明书上对禁忌症、慎用症、孕妇和哺乳期用药都有具体的说明,应认真分析风险。如表明“慎用”或“无研究”时,一般不接种。
权衡利弊的原则。当接种疫苗的利益大大超过疫苗可能引起的潜在损害时,即使存在接种禁忌,也可考虑给予接种,但受种人一定要知情同意。
禁忌症一般包括:
对某一疫苗或成份有严重过敏史者,如鸡蛋蛋白、新霉素、乳胶。
妊娠,主要是禁种减毒活疫苗。
免疫抑制状态,主要是禁种减毒活疫苗。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白血病、淋巴瘤、恶病质、化疗、放疗、使用激素。
HIV感染,禁用减毒活疫苗,不禁用灭活疫苗。
中重度疾病的发病期,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影响诊治。应推迟接种。
近期使用血液制品,可能干扰活疫苗病毒的复制,但对灭活疫苗无影响。
下列情况不是禁忌症
轻度疾病:低热、上呼吸道感染、轻度腹泻。
抗生素治疗
非特异性过敏:如对青霉素过敏者。
; 操作规范:
分皮内、皮下、肌肉接种法和口服法,具体按照《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内网有示范录像,可下载供参考。
避免差错:
接种对象错误,张冠李戴
接种部位错误
接种途径错误:要考虑人员的胖瘦,选择注射器针头的型号和进针的深度。
接种剂量错误
消毒不严
误用疫苗(含与剂型不符)
使用时未检查或使用中未摇匀
疫苗瓶破裂、污染、冻结或受高热
疫苗使用前未充分混匀:特别是含吸附剂的疫苗; 预防接种的“三查七对”
三查: 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
查对预防接种卡(簿)与儿童预防接种证
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
七对: 核对受种者的姓名
年龄
疫苗品名
规格
剂量
接种部位
接种途径
;接种后告知
告知受种者或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15~30分钟。如出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发放《预防接种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