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物”看王维山水诗歌.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归物”看王维山水诗歌

维普资讯 第23卷第5期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1.23No.5 2008年 l0月 JournalofSichuanUniversityofScience&Enneering(socialSciencesEdition) 0ct.20o8 语【言文学与文艺理论】 从 “归物’’看王维山水诗歌 赖爱清 (福州大学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2) 摘 要 :“归物”不是 自然的人化而是 自然的 自然化 ,人类要 以观照而不是改造 的态度去面对 自然 ,这就是 自然 的“自然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归物”。人类要与 自然协调共在,迭到一种审美化的人生,就必须保持一种使 自然 “自然化”的距 离。王维笔下的山水是超越功利,摆脱主体情感的纯任 自然的山水,是达到 “无我之境”的最高审美境 界。以“无欲之我”观物,方能迭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是以万物之理观物,王维笔下的自然是以物观物的 自然,是 自然化而非人化的自然。是 “天机清妙者”的无我之境,体现了人与 自然的和谐共处,臻于优美之至境。 关键词:归物:自然;以物观物 ;无我之境 中图分类号:IO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80(2008)05—0111一O4 如果说 “归心”是追求一种向内的审美自由,“归 铸造了独具一格的 自然审美观。这种对 自然的赞美和 物”就是追求一种向外的审美 自由,这里的 “物”是和 膜拜和我们两千多年的农业文明有关 .我们每个人生 “心”相对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人心之外的自然。山水诗 来都有着对泥土,对旷野的天然的向往。王维的山水田 歌在盛唐发展到了巅峰,盛唐山水诗使得山水成为具 园诗逗发了我们隐藏在内心的这枚种子 ,所以千百年 有独立审美意义的审美对象。 “山水景物的物理存在, 来 ,让无数人手不释卷,常读常新。宗白华先生说 :“晋 无需诗人注入情感和意义 ,便可表达它们 自己。这一运 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叶维廉 思便贯穿在古代山水诗发展的自始至终 ,尤在后期更 指出:“并不是所有具有 自然山水描写的便是 自然诗。 是 占有极其核心的地位。” 康德曾如此评价过艺术 在一首诗中,只有当自然界解脱其衬托的次要作用而 天才:“天才是处于这样一种幸福的关系之中,他能够 成为审美的主要对象,我们才称这首诗为 自然诗或山 把某种概念变成审美的意象,并把审美的意象准确地 水诗”fl1黯真正山水诗的出现 ,也就是解决了一个山水 表达出来。”(《判断力批判》第 49节)王维就是这样的 与人的关系:不再是 自然山水像人一样 ,而是人像 自然 一 个艺术天才,他通过他笔下的草木山水传达出种种 山水一样。人在回归本然的过程中发现了自然山水 ,自 细微的审美体验 ,千百年来 ,浸润了无数干涸的心 田。 然山水成为了诗人的精神家园。人的自然天性与自然 在王维的生活中,在他艺术的慧眼里 。处处是这样引人 界的天然存在冥合一体。诗人在以精神性情而契合山 人胜的情境,王维的生活就是一种审美的生活:“大漠 水精神的这种 “以天合天”过程中实现了诗歌的山水审 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使至塞上》);“明月松间照,清 美化。山水不仅成为诗人审美的对象,而且具有了特有 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瞑》); 的气质和神韵。因此可以说,中国的美学精神。在某种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意义上就集中表现在山水诗上。诗歌从诗教的 “比德”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隔牖风惊竹 ,开门雪满山。 怨刺中摆脱出来 ,摆脱了经学和政治的附庸地位,而真 洒空深巷静 ,积素广庭闲。”(《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正进入审美的视域,在王维身上表现最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