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医“治未病”在糖尿病前期的应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中医“治未病”在糖尿病前期的应用
赵书刚 张其兰 袁艺 詹云(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四川宜宾 644000)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151-02
【摘要】 中医“治未病”思想核心是预防疾病,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未病”阶段,把中医“治未病”理论纳入糖尿病前期的防治策略中,将糖尿病治疗重心提前.早期干预,早期防治糖尿病前期阶段,可延缓甚至阻止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治未病 糖尿病前期 干预治疗
糖尿病是众所周知的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终身性慢性疾病。由于其全球性的高发率和并发症所致的高致残率和病死率,使控制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所需费用极为高昂,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糖尿病前期是正常血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此时已存在胰岛素抵抗[1]和B细胞功能异常的现象[2],并可引起机体代谢功能异常,同时糖尿病前期尚具有高度可逆性。中医认为疾病即是一种失衡状态。糖尿病前期就是糖尿病的“未病”阶段,即一种失衡的隐性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群如能及早干预往往能恢复正常状态。采用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原则。中医“治未病”在糖尿病前期阶段就具有极大的优势和潜力可以挖掘。
一、中医“治未病”思想认识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素问bull;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它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治未病的重要,由此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一方面是强调养生,预防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是发病之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或加重。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bull;养性序第一》曰:“是以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明代张景岳在《类经bull;一卷bull;摄生类》中言“故在圣人则常用意于未病未乱之先,所以灾祸不侵,身命可保。”强调圣人在未病之前就进行干预防止疾病发生,所以强身延年。
糖尿病发病前的潜伏阶段较长,从启动到出现临床症状往往要经历几年甚至几十年,导致患病以后的预后处理往往使治疗处于被动状态,耗费大量的社会成本,而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即发生糖耐量异常(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早期干预,对减少或延缓此类人发生糖尿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这一思想正和中医“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
二、糖尿病前期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糖尿病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而糖尿病前期则相应为“消渴病”的前期或早期阶段。参照《素问bull;奇病论》中关于“脾瘅”的论述,“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可进一步将糖尿病前期归属于“脾瘅”的范畴。目前,中医学对糖尿病前期的病机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质因素
《黄帝内经》认为体质不同,对某种致病因素和某种疾病的易感性也不同。《灵枢bull;五变》篇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指出“五脏皆柔弱者”是消渴病的易感人群。1978年,王琦[3]等合作出版了第一部《中医体质学》的专著,明确提出了“中医体质学说 ”的内容及有关概念,其中,痰湿体质作为中医体质学说的病理体质之一而被提出,并通过大量临床试验总结出痰湿体质的判断标准为(以与痰湿体质关联大小为据):苔白腻、舌胖、脉滑、胸闷、身重不爽、目窠微肿、腹部肥满松软、困倦、下肢微肿、痰多而黏或稀白、面色淡黄、日黏。在此基础上,痰湿体质的免疫遗传学研发现,痰湿体质与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密切相关[4],痰湿体质在糖脂代谢及患病倾向等方面具有明显特征。
2.饮食失节
《素问bull;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备急千金要方》也记载:“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者。”《素问bull;奇病论篇》云:“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中说:“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
”说明脾瘅形成的机制由于富贵之人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营养过盛,使脾胃运化功能受损,积热内蕴,化热伤津,加之体力活动减少,形体肥胖,具备了发生消渴病的条件。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糖尿病患者发病前超体重者多达60%—80%。
3.情志致病
长期精神紧张、工作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售后服务体系、流程及售后保障措施.docx VIP
- 北师版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第一课翻开新的一页开启新学期课.pptx VIP
- 注塑生产排程月计划(ASDJS)自动排程.xls VIP
- QCT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pdf VIP
- 《影视后期合成》教案全套项目1--11 初识After Effects--渲染输出.docx VIP
- SAP物料分类账操作详解(S4系统).doc VIP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用五入法试商的除法》PPT课件.pptx VIP
- 云南硅pu篮球场施工方案.docx VIP
- 学生牛奶糕点配送项目供货保障措施方案.docx VIP
- 课件中国现代文学史下.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