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人物形象比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左传人物形象比较

《左傳》人物形象比較 哭秦七日救危楚─申包胥 一、問題源起: 中國歷代忠臣的形象,一般人耳熟能詳的,就是背刺「精忠報國」的岳飛。他少時從軍、半生戎馬的生涯,捷收大偃城、直搗黃龍府,頗有收復宋室河山的光景,卻受到主和派奸臣秦檜的誣陷,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處死。然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忠貞節義名耀汗青,成為歷代忠臣名將的典型。而相對的,本論的傳主申包胥,常常伴隨著春秋時代吳楚戰爭中的主角─「伍子胥」出現,兩人實有相互輝映的作用,於此暫不細述。他在楚國將被吳國殲滅之際,步行至秦國,「依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終於感動秦王出兵援楚,挽救了危如累卵的楚國。若說伍子胥是當時至孝的象徵,那申包胥就是極忠的表率。歷代忠臣得名的事蹟不一,此論文就是針對申包胥何以得一個「忠」字來作探討。 二、歷代文獻中「申包胥」的形象: (1)於國於友 抉擇君臣大義 書名 登場出處 身分立場 性格行為 左傳 (左丘明) 魯定公四年。但為追述之文(初…),所以或許非正確的時間。 楚臣。為伍(員)子胥的朋友。 (原文):「初,伍員與申包胥友。」 當時,伍員因為父親伍奢和兄長伍尚被楚平王斬殺,立志覆滅楚國。然申包胥卻言,就算伍員能攻滅楚國,自己卻可以復興楚國。 (原文):「(伍員)謂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復之,我必能興之。』」 →忠臣形象初始化。 結論: 極端的立場、強烈的對比,卻發生在一對朋友之間。但我認為,兩人雖然各自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卻非相互仇視,而是一種激勵。申包胥對伍員說:「勉之,子能復之,我必能興之。」由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他對伍員的能力有高度的認同感。然而,處在友情和國家之間,申包胥毅然決然的選擇效忠楚國,若不然,他大可和伍員一同前往吳國,幫助他報仇雪恨。對國家盡忠,在他的價值觀中,顯然是為「大義」;而相對於屬於朋友情分的「小義」,是沒有辦法比擬的。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他的高瞻遠矚。由於對伍員能力的信任、和對楚國當下政局的了解,看出了楚國未來將面臨的危機,但因為和伍員的友情,他不能做到如石碏那般「大義滅親」,證明他仍擁有身為人性的那份執著,但也因為這份情感的執著,成為他日後千里求援秦師的動力。 史記 (司馬遷) 〈伍子胥列傳〉 楚臣。與伍員為朋友,內容與《左傳》相似。 (原文):「始伍員與申包胥為交。」 以楚臣的身分,對鞭笞楚平王屍體的伍員作出譴責。 (原文):「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申包胥亡於山中,使人謂子胥…」 伍員率吳軍攻破楚國首都郢,更挖掘楚平王的屍體加以鞭打,以宣洩其怒。這時候,身為楚臣和伍員朋友立場的申包胥,認為伍員的行為過於殘酷無道,所以用「天道」非議伍員的行為。 (原文):「子之報仇,其以甚乎!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於戮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 吳越春秋 (後漢趙曄撰闔閭內傳第四閭闔閭內傳第四閭 (原文)包胥曰:「臣聞戾德無厭,王不憂鄰國疆場之患?逮吳之未定,王其取分焉。若楚遂亡,於秦何利?則亦亡君之土也。願王以神靈存之,世以事王。」秦伯使辭焉,曰:「寡人聞命矣。子且就館,將圖而告。」包胥曰:「寡君今在草野,未獲所伏,臣何敢即 安?」復立於庭,倚牆而哭,日夜不絕聲,水不入口。秦伯為之垂涕,即出師而送之。 →近於《左傳》的敘述,說之以利害,以忠誠感動秦桓公。 淮南子 (西漢劉安) 〈卷十九脩務訓卷第十勾踐伐吳外傳 參考書目: 一、《春秋左傳注》─楊伯峻編著 二、《吳越春秋》景明弘治覆元大德本─漢趙曄撰,元徐天佑音注 三、《國語譯注》─黃年生 四、《史記》─司馬遷著 四、《淮南子校?注?譯》─陳一平著 五、《新序》─劉向著 心得感想: 我想,寫這篇人物形象比較給我最大的感想,應該已經不是對傳主的看法了,而是對一些文獻資料整理的心得。我想我以前看書的方式好像有點錯誤,只會把單一文獻當作一連串的字句背起來,對於相關資料的比較,我就很少去翻閱,除非是老師「刻意的要求」,我知道,這叫「消極的學習態度」,好像開始在批判自我思想了。這些文獻,對於同一個人的敘述,有時候雖然大同小異,但是仔細看還是可以看出一些差別,無論是對人物形象的描寫、或是對事情的描述,有些深入、有些可能只是輕描淡寫的帶過,如同《左傳》和《史記》的差別,專於記事和專於記人,對於他們作品的表現手法,就會有所不同。而我對文獻的看法,也開始了有不同的方向。做這篇報告的時候,有些文獻的記載內容不盡相同,如果是以前,我會想:「管他的,反正這些都是『經典』,全部背起來就好了。」但現在發現,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分辨出文獻的真偽和可信度,那我們學習錯誤的思想,那有什麼用?但沒有辦法解決的時候,問題就多了,更何況是屬於這種「歷史記載」類的書籍,各家有各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