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全)

古代汉语通论 第一单元 词义 一、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工具书: 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迅速提供某方面基本知识或数据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二)工具书的编排方式: 1、按义序排列 2、按部首、笔划排列 3、按号码排列 4、按音序排列 关于字典和词典 ⑴字典:《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字典》《新华字典》 ⑵词(辞)典:《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 (三)古代的注音方法: 1、譬况法 用打比方的办法,通过描写性、说明性的叙述来指示发音。 《公羊传》:《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东汉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见伐者为主,读伐短之。齐人语也。 譬况法注音或对声音长短进行说明,或描写其发音部位,或描写其发音方法,但都不是正式的注音方法。 2、读若法(也叫“读如”) 用一个和被注字读音相近的字来注音。 《礼记·少仪》:祭祀之美,齐齐皇皇。郑玄注:“皇,读如归往之往”。 读若法仍是比况被释字的读音,只求近似,所标的音仍不十分准确。 “读若、读如”也用于破假借字,如《礼记》:起居竟信其志。 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3、直音法 汉代末年始用直音法注音。指用同音字注音,常见格式“某音某,某音某某之某,某音某某”。 盅,音古;毕,音必;畔,音叛。 贯掼,关去。梧,从木吾声。 局限性:⑴无同音字,如“蹭、糗、欸”。 ⑵同音字比较生僻,注之无意义。如 “然”的同音字“燃、蚺、髯”。 4、反切注音 某某切,唐以前称“某某反(或翻)”。利用汉语双声、迭韵原理,用两个字注另一个字的音,反切上字与所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红,胡笼切;毛,莫袍切;送,苏弄切;东,德红切 从东汉末年到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反切法一直被作为汉字注音的主要方法。 5、注音字母 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字形式的标注汉字的拼音字母,又称国音字母、注音符号、注音字符。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 1918~1958年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一直通行,对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有很大贡献。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曾把注音字母改名为注音符号。后台湾改称为国音符号。 6、汉语拼音方案 (四)工具书使用注意事项: 1、先看序和出版年月,对编纂经过、使用范围和材料收集的起讫点有大致的认识。 2、细读凡例,熟悉使用方法。 3、注意书后补遗、勘误、附录之类。 (五)工具书分类 1、释义为主的工具书 ⑴《尔雅》——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 尔,通“迩”,近。 作者不详,从春秋时期到汉代初年,经师们为解说经典,多人收集典籍训诂注释,递相增益而成。 用通行的“雅正之言”解释典籍中的古词语、方言词和俗语,保存了大量周秦时期的词义解释。 《尔雅》在汉代和《论语》《孟子》《孝经》同列学官,是当时学习儒家文献的基本教科书。 《尔雅》是十三经之一,惟一被列于儒家经典的小学著作,实际上却是解读经书的工具。 今本《尔雅》三卷19篇 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解释普通词语,相当于现代的普通词典,约占全书1/3。所释词语跟古汉语学习密切,保存了大量的先秦词语和古义古训,收录4300多个词,词语来源于《易经》《诗经》《尚书》《春秋》三传、《国语》《论语》,可帮助了解古代词义、辨析同义词,了解周秦词汇的面貌,认识古代词汇的发展规律。 后16篇按物类编排,分类解释,专门解释名物术语,相当于现代的百科词典,如: 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缺点:无检字表,查检困难。 注本:晋 郭璞《尔雅注》;宋 邢昺《尔雅疏》;清 邵晋涵《尔雅正义》;清 郝懿行《尔雅义疏》 黄侃先生评价:“郝疏晚出,遂有驾邢轶邵之势,今之治《尔雅》者,殆无不以为启辟门户之书。” ⑵《广雅》 三国时魏国 张揖 着,隋时曾改为《博雅》。 以《尔雅》为本,又有所补充,篇目、次序同《尔雅》,增补了《尔雅》所无的词语词义,是继《尔雅》之后词语及词义汇集最全的工具书,及时记录了《尔雅》之后新产生的词语及词义,总结了秦汉至魏的词汇现象。既收古训,又释“今语”,且多以《说文》《方言》及汉代学者的注释为依据,众多雅学著作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书。 ⑶《经籍纂诂》(1798年出版,清阮元编) 收录唐以前经、传、子、史本文及诸家注解,广收《说文》《尔雅》《释名》《方言》《广雅》中的释义,采用古书100多种,按平上去入四声分韵(106韵)编排,对阅读唐以前的古书很有帮助。 缺点:查检不便,需先知声、韵,再查卷数,以韵找字。 ⑷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