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您下载的文件来自天下电子书
前言
《还乡》发表于一八七八年,是托马斯-哈代(1840-1928)创作中期的重要成果。哈
代这位英国十九世纪末期的大小说家和二十世纪初期的大诗人,久已为我国读者所熟悉和
欣赏,他的小说和诗歌代表作,如《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卡
斯特桥市长》、《三怪客》、《列王》等,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通过中译本陆续
介绍到了我国。哈代在他的创作生涯中,自觉地奉行文学“反映人生,暴露人生,批判人
生”①的主张;同时又自觉地探寻艺术上的不断创新。《还乡》正是哈代创作中这种双重
自觉性的体现。
①引自哈代:《英国小说中的真实坦率》(1890)。
哈代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回顾他的整个小说创作历程时,曾将他的作品划分类别,其
中最重要的一种,名曰“性格与环境的小说”①,其主旨在于反映人在现实生活中与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冲突这一人生内容。这是哈代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
想,并将其贯串于小说创作的结果。进化论作为十九世纪科学上的一项重大发现,对当时
欧洲人文科学以及文学艺术都曾发生过不容忽视和低估的影响。它的核心是自然界物竞天
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将这一套理论引进人类社会,则成为当时具有纳新意识的人文科学
家以及文学艺术家的爇门主题。《还乡》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性格与环境的小说”。故
事发生的场景爱敦荒原,以及荒原上固守传统习惯风俗的居民,就是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
缩影。故事中男女主人公与荒原的关系,不管是克林-姚伯的回归荒原,改造荒原,还是
游苔莎的厌倦荒原,摆脱荒原,都反映了哈代那个时代的“现代”青年与环境的剧烈冲
突。而哈代出于他对当时现实生活悲观主义的理解,总是将这种冲突编导为人物失败与毁
灭的悲剧。克林-姚伯年轻有为,从巴黎还乡,满怀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生发而来的
善良意图,自愿抛弃繁华世界的纷扰劳烦、纸醉金迷的生活,意欲在故乡的穷乡僻壤开创
一番小小的经邦济世、开蒙启智的事业,但他首先遭到的,是与自己最亲近的寡母和新婚
妻子的反对。由于命运的捉弄,他又突患眼疾,则进而为他的失败推波助澜。女主人公游
苔莎与环境的冲突,是朝着与姚伯相反的另一方向。姚伯是生于荒原——走向繁华世界
——复归荒原;游苔莎是生于繁华世界——流落荒原——意欲逃离荒原。他们二人虽都不
满现状,都具有超出荒原人传统习俗、思想的“现代”意识,但是彼此仍格格不入。这样
的一对青年男女,多半出于外貌上的相互吸引,再加上初识阶段彼此的误解,在一时的感
情冲动之下结为婚姻伴侣,他们婚后的冲突也就更加激烈。又是命运的拨弄,这种冲突不
仅难于因势利导地得以排解、消减,相反却愈演愈烈,最后必然酿生悲剧。哈代的小说,
尤其是他的“性格与环境的小说”这一类,绝大多数都是悲剧。但是哈代并非绝对的悲观
主义者,他只是认为他所身处其中的“现代人生结局惨淡”②,出于他的进化论观点,他
仍将人类的希望寄托于未来。在这部小说中,哈代这种着眼未来的意识,明确地表述在他
描绘荒原面目的章节中。通过这些描绘,他盛赞荒原的卓越崇高,慨叹荒原的苍莽未凿,
呼唤未来人对荒原的理解和开拓。在哈代后期的创作中,这种意识更有渐趋强烈的表述。
在紧邻《还乡》之前创作的《贝妲的婚事》(1876)和《还乡》之后的《冷淡女子
》(1881)这两部小说中,哈代更以喜剧或近似喜剧的手法表现“现代人”的追求,从中
也可见哈代对未来人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①参见哈代:《小说与诗歌总序——为1912年威塞克斯版作》。
②引自本书第一卷第一章。
这部小说取名《还乡》,主要是以男主人公回归故乡为契机开展情节,但是女主人公
游苔莎却是作家着墨更多的人物。由于她对繁华世界梦寐以求,由于她对爱情婚姻朝秦暮
楚,通常总被视为轻浮虚荣女子的典型,更有研究者将她与法国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1857)的女主人公互作类比,其实游苔莎的形象内涵并非仅仅限于轻浮虚荣,追求滢
乐,她比爱玛-包法利富有多得多的哲理、诗意和纯净之美,也比哈代的其他大多数女性
形象更为深沉浑厚。她美丽聪颖,富有艺术气质,特立独行,勇于冒险和追求,同时又深
怀运蹇命乖、遇人不淑的忧思和哀怨。荒原人视她为女巫,姚伯太太称她为坏女人,连克
林-姚伯这样的“先进青年”也以局限的眼光褒贬她。但是哈代却对她少有道德批判,他
将她塑造得明艳夺目,像女神般尊贵超凡。与利他、克己、圣者型的姚伯相比,游苔莎是
利己、享乐的,是一尊具有凡人七情六欲的异教女神。哈代赋予她“现代人”的烦恼、叛
逆与追求。通过游苔莎,哈代试图表现一种处于他的时代,但却近似二十世纪现代人的雏
形,表现他们对未来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