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变迁导论温室气体及悬浮微粒.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球环境变迁导论温室气体及悬浮微粒

全球環境變遷導論 溫室氣體及懸浮微粒 魏國彥、許晃雄 編著 溫室氣體及懸浮微粒 前言 輻射的特性 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 變化中的溫室氣體含量 溫室氣體的影響 懸浮微粒 輻射作用量 對氣候的影響 前言 生命的發生、延續,自然界的繽紛色彩,氣溫變化,雲、雨、暴風雨...等等,都受到太陽輻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太陽往四面八方放射出能量,單位面積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假設地球沒有大氣,在輻射平衡狀態下(地球吸收的太陽輻射量等於本身所放射出的輻射量),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約為255K(-18℃)。此一溫度比目前地表的全球平均氣溫15℃低了許多,相當於中緯度地區高度5公里處的氣溫。 輻射的特性 輻射是經由電磁波傳送的一種能量。 對氣候影響最大的部份為紫外線至紅外線之間的波段,也是太陽輻射最強的波段。 輻射的特性 輻射的特性 任何物體皆會放射出輻射。一個物質的輻射性質如果遵守基本的輻射定律,稱之為黑體(blackbody),是一理想狀況下的物質。 黑體吸收所有的入射輻射,既不反射也不讓輻射穿透。黑體輻射的特性之一是能量與溫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傳至地球的太陽輻射多來自太陽光球(亦即是肉眼看到的部份),其溫度約為5800K;地球的輻射平衡溫度為255K。 如果將太陽與地球當成黑體,太陽輻射強度約為地球輻射強度的30萬倍。 輻射的特性 具黑體輻射特性的物質,如果溫度較高,放射出的能量集中在波長較短的波段;相反的,溫度較低,能量集中在波長較長的波段。 如將太陽當成黑體,其最大的輻射集中在可見光部份(波長 0.4~0.7μm)。 地球的輻射平衡溫度遠低於太陽的溫度,因此能量集中在波長較長的紅外線波段(波長約在10μm附近)。 輻射的特性 太陽輻射由於波長較短,通稱為短波輻射;地球輻射,相對而言,波長較長,稱為長波輻射。 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 一般氣體並非黑體,會選擇性的吸收某些波段的輻射。地球大氣中的許多氣體幾乎不吸收可見光,但專門吸收長波輻射。 水汽(H2O)在小於0.8μm波段的吸收率幾乎為零,但是在較長波部份(比如,5μm)的吸收率幾乎為1,亦即完全吸收。二氧化碳(CO2)在波長大於15μm以上的輻射有絕佳的吸收率。氧(O2),臭氧(O3),氧化亞氮(N2O),甲烷(CH4)等也都有類似的特性。除了吸收長波輻射,氧及臭氧更吸收了大部份的紫外線,讓地球生物倖免於紫外線的毒害。 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 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 這些擅長吸收長波輻射但不喜吸收短波輻射的氣體,允許約50%的太陽輻射穿越大氣,為地表吸收,卻幾乎攔截所有的地表及大氣輻射出的能量,減少能量的損失,並且再將之放射出來,使得地表及對流層溫度升高。 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 如果將在大氣層頂的太陽輻射強度當成100單位,地表吸收了89單位由大氣往地表放射的長波輻射,遠大於它所吸收的短波輻射量(約50單位)。 在夜晚,大氣繼續放射長波輻射,使地表不致於因缺乏太陽輻射而變得太冷。 這些氣體的影響類似農業用溫室的暖化作用,因此稱為溫室氣體,它們的影響則稱為溫室效應。大氣的存在不但暖化地表,而且降低了日夜溫差。 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不只發生在地球,金星及火星的主要大氣成份為二氧化碳。金星大氣的溫室效應高達523℃,火星大氣太單薄,溫室效應只有10℃,地球大氣則在二者之間為33℃。 嚴格的講,地球大氣的溫室效應應為82℃,因為如果不考慮大氣的垂直運動,地表溫度將由-15℃上升至67℃。 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 地球誕生於46億年前,當時太陽的強度約只有目前的70%。太陽強度1%的變化,相當於地表氣溫1~2℃的變化。 科學家發現地球剛形成時,火山活動頻繁,噴出許多二氧化碳,成為大氣的主要成份。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使大氣溫度升高了不少。 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 科學家同時發現古氣候中多次暖期的出現皆與二氧化碳含量(來自火山爆發)增加有關。 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動能影響氣候,但是造就目前大氣溫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卻是水汽。 大氣中的水汽量很少,只佔了不到0.5%的大氣總質量,但是水卻是除了陽光之外,影響生物及氣候最大的物質。 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 科學家模擬大氣溫度的垂直分布,發現只要在模式中放入實際觀測到的水汽含量,模擬的大氣垂直溫度分布就已經與實際狀況相去不遠。 如果再加入二氧化碳,氣溫再提高10K,但不改變溫度分布;平流層(10公里以上)溫度隨高度增加的現象,則須另外加入臭氧才能模擬出來。 這個研究指出,影響最大的溫室氣體是水汽,它貢獻了80%的溫室效應,不僅決定了大氣溫度的垂直分布,也創造了溫暖的地球氣候。相對而言,二氧化碳只是使氣候變得更暖和。 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 變化中的溫室氣體含量 科學家從化石中碳同位素的含量,推測地球古代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在寒武紀初期(5億多年前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