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清·吴塘吴塘字鞠通江苏淮阴人1758-1863清代着名.pdfVIP

温病条辨清·吴塘吴塘字鞠通江苏淮阴人1758-1863清代着名.pdf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该文档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个人权益,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温病条辨 清·吴塘 吴塘,字鞠通,江苏淮阴人(1758-1863),清代著名医家。他19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他心中 悲愤,以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感到为人子而不懂得医学,就无法尽孝,于是他 立志学医。4年后,他的侄儿患了喉疾,请了大夫以后,使用冰硼散吹喉,可病情反而加重了, 又请来几位大夫,胡乱治了一番,竟然全身泛发黄疸而死。吴鞠通当时学医未成,深感锥心疾首, 他的境遇竟与汉代张仲景感于宗族数百人死于伤寒而奋力钻研极其相似。吴鞠通发奋读书,精究 医术,终成温病大家,是温病学派的最高成就。 他曾在北京检核《四库全书》,得见其中收载了吴又可的《温疫论》,深感其论述宏阔有力, 发前人之所未发,极有创见,又合于实情,便仔细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对叶天士更是推 崇,但认为叶氏的理论“多南方证,又立论甚简,但有医案散见于杂证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 于是他在继承了叶天士理论的基础上参古博今,结合临证经验,撰写了《温病条辨》5卷,对温 热病学说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他认为温病有9种,吴又可所说的温疫是其中最具传染性的一种,除此之外,另外还有其他 八种温病,可以从季节及疾病表现上加以区分,这是对于温病很完整的一种分类方法。书中创立 了“三焦辨证” 的学说,这是继叶天士发展了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之后,在 中医理论和辨证方法上的又一创举。“三焦辨证”法:就是将人体“横向”地分为上、中、下三焦。 上焦以心肺为主,中焦以脾胃为主,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及膀胱。由此创立了一种新的人体 脏腑归类方法,此法十分适用于温热病体系的辨证和治疗,诊断明确,便于施治。而且确立了三 焦的正常传变方式是由上而下的“顺传”途径,“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 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始上焦,终下焦。” 因而,由传变方式也就决定了治疗原则:“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降不安;治 下焦如沤,非重不沉。” 同时,吴氏对《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同样采取了积极采纳的态度,认 为“伤寒六经由表入里,由浅入深,须横看;本节论三焦,由上及下,亦由浅入深,须竖看。” 这些理论,虽然从立论方式和分析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实际上仍是对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法的 继承,并对其进行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对疾病变化的认识上,是可以权衡协调的,二者并无 矛盾之处。同时,三焦辨证法也完善了叶天士卫气营血说的治疗法则。叶氏的《温热论》中没有 收载足够的方剂,而吴鞠通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在《温病条辨》当中,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 的实用方剂,象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清营汤、清宫汤、犀角地黄汤等等,都是后世医 家极为常用的方剂。现在临床上使用的方子,《温病条辨》方占十之八九。 吴塘对中医学的贡献,在于对中医立法上的革新和理论上的完善,尤其对于温热性疾病的治 疗,他对于理论的发挥和留下的诸多方剂,可以说使得中医的基本治法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方面得 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划分中医“ 四大经典” 的时候,有一种划法,就是将吴氏的《温病条辨》与 汉代的《黄帝内经》、《伤寒论》和《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中医必读的“ 四大经典” 。可见该书在中 医理论发挥上的重大意义。吴鞠通,是中国医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建设性的代表人物之一。 第一章 原病篇 1 六元正记大论曰:「辰戍之岁,初之气。民厉温病。卯酉之岁,二之气,厉大至,民善暴死。 终之气,其病温。寅申之岁,初之气,温病乃起。丑未之岁,二之气,温厉大行,远近咸若。子 1 午之岁,五之气,其病温。巳亥之岁,终之气,其病温厉。」叙气运,原温病之始也,每岁之温, 有早暮微盛不等,司天在泉。主气客相加临而然也,细考索问注自知,兹不多赘。按吴又可谓温 病非伤寒,温病多而伤寒少,甚通。谓非其时而有其气,未免有顾此失彼之诮。盖时和岁稔,天 气以宁,民气以和,虽当盛之岁亦微,至于凶荒兵火之后,虽应微之岁亦盛,理数自然之道,无 足怪者。 2 【阴阳应象大论】曰:「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上节统言司天之病,此下专言人受病之故。细考宋元以来诸名家,皆不 知温病伤寒之辨,如庞安常之卒病论,朱肱之活人书,韩和之微旨,王实之证治,刘守真之伤寒 医鉴,伤寒直格,张子和之伤寒心镜等书。非以治伤寒之法治温病,即将温暑认作伤寒,而疑麻 桂之法不可用,遂别立防风通圣、双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