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民间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能贡献精选
.-I束天学参款堑2010堂年丝第3期叁第量0璺54—059页
论民间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能贡献
包哲钰 罗 彪
摘要: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民间法因其地域性、民族心理性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密切关
系,使其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具有发挥主导作用、形成主动全面保护、“三同时”保护和等边保护
机制的可能性。但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冲击、大量能工巧匠的减少及民间法 自身‘的缺 陷,极大地 削弱 了民
间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应摒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顾代价的消耗,充分发挥 民
间法的优先适用效益,切实保护好传承人并建立有效的传承模式,依托民间法建立有效的外附激励机制和
公平激励机制 ,设立专门基金会等,以发挥民间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
关键词:民间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贡献 .
一
、 我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在世界面临丧失文化多样性威胁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一个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影响显得尤为重
要。近几年来 ,我国逐步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 ,如立法机关的针对性立法、政府部门的资
金投入和主导性管理、高等教育学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或学院等 。这些措施对我国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很大作用,保护措施从无到有,从有到注重创新,愈发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然而我
国毕竟是一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步比较晚的国家,在立法、理念、技术上与El本、韩国等国家相比,
都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主要是靠政府的主导作用加以保护,民间的、全民的保护 自觉性严重缺乏。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2002年 11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起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
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2004年8月经全国人大表决 ,批准了中国政府加入联合国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产国际公约》,并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2006年 12月2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
批准,我国加入了 《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02年 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三十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根据该法制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
施条例》。此外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3月以中央政府文件的形式发布了 《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第一次明确了现阶段各级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方针及工作机制。
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 、传承发展”。在
此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用现代化手段真实、准确、全面地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种措施
逐渐出现。具体的措施有:政府部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审、服务咨询、保护及相关文件的制定,并负责建设一支高水准、高效率的专业队伍;
收稿 日期 :2010一O卜04
作者简介:包哲钰,兰州商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兰州 730020);罗彪,兰州商学院法学院2008级经济法硕士研究生(兰州 730020)。
① 中山大学设有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庆文理学院于2009年6月 14日正式成立了文化遗产学院并设有非物质文化
遗产虚拟博物馆。
论民间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能贡献
建立国家级和地方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名录的设置 目的,一为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
围,二为更有针对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保护 ;建立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和开办各种学校和课
程。如湖南长沙建立了湘绣博物馆、花炮博物馆、华夏剪纸博物馆;并开办了花炮学校以及 “长沙窑”铜官
陶瓷、湘绣等课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反映,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各族人们
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有力的保护是保障其得以永久传承的基础 ,从我国现有的
保护措施可以看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相当单一,主要是通过国家法或国家的力量推行相关的
保护,而更强大的民间力量或更有活力的民间法却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二、民间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能性与机制分析
民间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都是对区域 内本民族人貌风情、地理特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子产品灌封机清洁验证方案.docx VIP
- 2025脓毒症诊断与治疗规范.docx VIP
- 文件盒正面标签标识.pdf VIP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80道计算题专训(8大题型)解析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pdf VIP
- 07SD101-8 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docx VIP
- 22S521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检查井.docx VIP
- 衡力(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说明书.pdf VIP
- SL∕T19-2023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pdf VIP
- GB_T50817-2013: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pdf VIP
- 2022年全国新高考“八省联考”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河北、广东、湖北、辽宁).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