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缺铁性贫血的中西医治疗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缺铁性贫血的中西医治疗
孙丽娜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人民医院 164155)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 中西医治疗 内科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132-02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本病属祖国医学“血虚”、“萎黄”、“黄肿”、“虚损”等范畴。主要是铁摄入不足和慢性失血引起[1]。婴儿、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铁量增加,如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或吸收不良,就容易发生缺铁。药物或胃、十二指肠疾病也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失血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痔出血、钩虫病、月经过多以及分娩出血过多等均可导致缺铁。引起本病的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失血过多、久病体虚、虫积和瘀血内阻等方面。上述各种病因,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导致气血生化乏源而发展成为本病。病机的关键是脾胃虚弱。本病一般以虚为本,但虫积所致者可表现为虚实夹杂。病久生瘀,或因瘀致虚,同属虚实夹杂之证。
1 西医治疗
1.1病因治疗
应尽可能查找导致缺铁的病显增高。骨髓小粒无造血细胞,呈空虚状,可见较多脂肪滴。骨髓活检显示造血组织均匀减少,脂肪组织增加。
1.2支持及对症治疗
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皮肤及口腔卫生。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lt;0.5times;109/L时,应保护性隔离。纠正贫血、控制出血及控制感染。
1.3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1.3.1免疫抑制治疗: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Am/ATG)是目前治疗重型再障的主要药物。马ALG10~15mg/(kg?d)连用5天,做过敏试验,静脉滴注不宜过快,每日剂量维持点滴12~16h,也可与环孢素同时用,剂量为5mg/(kg?d)。
1.3.2促造血治疗:
1)雄激素:常用司坦唑醇(康力龙)2mg,每日3次,3~6个月后评价疗效,有效者可用至血象恢复正常,再用维持量继续治疗。因其可导致肝损害,每月需检测肝功能。
2)造血生长因子:适用于重型再障。包括重组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5mu;g/(kg?d)和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50~100U/(kg?d)。
2 中医治疗
2.1辨证论治
2.1.1热入营血证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主要药物:犀角(水牛角代)、生地黄、白芍、丹皮、金银花、蒲公英。
若出血甚,加侧柏叶、茜草根、十灰散;伴咳嗽加黄芩、鱼腥草、桑白皮;心烦、紫斑密集,加龙胆草、紫雪丹等;便血甚加槐花炭、地榆炭;尿血加白茅根、大蓟、小蓟。
2.1.2气血两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圣愈汤加味。主要药物:党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白术、鸡血藤。
若出血甚,加仙鹤草、槐花、藕节;食欲缺乏加鸡内金、炒麦芽[2]。
2.1.3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右归丸加减。主要药物: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附子、肉桂、当归。
若浮肿加白术、茯苓、泽泻;出血明显加蒲黄炭、地榆炭、血余炭。
2.1.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降火宁络。
方药: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主要药物: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川牛膝、龟胶、旱莲草、女贞子。
若低热或五心烦热,加地骨皮、银柴胡、鳖甲;若阴虚火旺、迫血妄行加仙鹤草、白茅根、侧柏叶。
2.1.5肾虚血瘀证
治法:补肾活血。
方药:小营煎加减。主要药物:熟地黄、枸杞子、当归、赤芍、山药、炙甘草。
酌加菟丝子、丹参、桃仁、川芎。
2.2经验方
2.2.1二至地黄汤
功效:益气养阴,补肾活血。
药物组成:党参30g,黄芪30g,黄精30g,熟地黄15g,山茱萸15g,茯苓15g,白术15g,女贞子20g,旱莲草30g,丹参15g,鸡血藤20g,阿胶15g,三七粉6g,焦三仙各15g,甘草9g[3]。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2.2黄振翘方
功效:调治脾肾,兼清风热。
药物组成:生黄芪9g,党参9g,枸杞子15g,山茱萸12g,巴戟肉12g,茜草炭9g,炒蒲黄(包)9g,菟丝子9g,仙灵脾12g,补骨脂10g,草河车30g,炒黄柏10g,旱莲草30g,生地12g,蒲公英30g,麦冬15g,白芍20g,白茅根30g,生侧柏叶9g,炒黄芩10g,陈皮10g,炙甘草5g,炒白术10g,前胡15g,金银花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