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docVIP

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夏友兰 奥俊清 王翠宇 吴凤玲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三医院风湿血液科 内蒙古包头 0140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5-0286-02 【摘要】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尤以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故又称为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根据WHO的报告,目前世界上的贫血,其中90%以上是缺铁性贫血,其中一些贫血程度较轻的病例常被忽视,引起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生长发育迟滞、抗感染能力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有针对性采取饮食等干预措施,为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生育期妇女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国民的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营养素 护理 干预措施 1、缺铁性贫血的概述 1.1缺铁性贫血的概念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的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蛋白浓度降低,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亦均降低,尤以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故又称为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分为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三个阶段。 1.2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1.2.1与铁摄入不足或需铁量增加有关 正常饮食者因摄入铁少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者很少见,往往见于需铁量增加而食物铁又不能足够补充时,如婴幼儿、青春期的男女和孕妇。 1.2.2与铁吸收障碍有关 铁经肠道吸收,因吸收不良引起本病者,多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和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 1.2.3与铁丢失过多有关 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在缺铁性贫血中占80%以上。 1.2.4与游离铁丢失增加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及长期严重腹泻患者,因上皮细胞更新加快,游离铁丢失增多,引起铁缺乏。 1.2.5与血红蛋白尿有关 大量血管内溶血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人工瓣膜、心脏内黏液瘤,铁从尿中排出,引起缺铁。 1.2.6与原因不明的缺铁有关 见于绝经期妇女,用铁剂口服治疗有效。此种贫血目前还未找到真正的原因,故称为特发性低色素性贫血,应注意排除早期肿瘤的可能。 1.3缺铁性贫血的干预措施 “蓝眼睛”是缺铁性贫血的早期信号。人的巩膜是由胶原组织组成,而体内的铁元素又是合成胶原的重要辅助因子。如果体内缺铁,胶原合成不足,巩膜就变薄,无法有效遮掩眼球内棕黑色的脉络膜,在自然阳光下看去,就呈浅蓝色。有研究表明,亚裔儿童眼巩膜本应呈灰白色,如果发蓝即可考虑贫血。儿童贫血本应具备的皮肤黏膜苍白表现,及一般临床表现往往迟于眼巩膜发蓝出现。防治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干预措施有以下几点。 1.3.1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贫血高危人群的食品营养知识,使其懂得自我保健是减少贫血发生的重要措施。营养知识包括有:挑选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食物中多数含铁量较少,但如下几种食物含铁量(每100 g食物含铁量)较高:动物血,含铁量最高,约340 mg,吸收率也最高,为10%~76%;其他含铁量较高的食物有:芝麻、菠菜、芥菜、芹菜、紫菜、黑木耳、海带、红枣、红糖等,应根据不同饮食及条件混合食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不要偏食、节食,不过量饮浓茶甚至嚼食茶叶。 1.3.2预防各种疾病发生 避免因疾病所致铁丢失过多引起的贫血 积极治疗造成贫血的原发疾病。对特殊生理阶段(怀孕、婴幼儿、老年人)要适量补充铁剂(如用铁强化酱油),尽可能早期发现孕妇贫血并积极治疗,加强贫血孕妇的营养健康教育,尽量减少不良妊娠结果的发生。 1.3.3采用铁补充剂或食物强化进行干预 口服铁剂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最常用者为硫酸亚铁,每次0.3g,每日服3次。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水剂有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每次10 ml,每日服3次。因其副作用较小,儿童及孕妇较为适宜。少数患者(约1/10)服药后可以感到胃部不适、腹痛、腹泻,甚至恶心呕吐,遇到这种情况可暂停药数天,待症状消失后,重新开始治疗。 总之,贫血原因复杂多样,缺铁是最常见的一种病因。贫血在我国各地仍然属于常见病,给人们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因此,应该做好健康防护,定期查体,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邵宗鸿.内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