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月刊2014年第5期(总第32期) l 中 J
Bimonthly NO.5,2014 SumNO.32 JournalofModernChineseStudies
“自我”与 “世界’’的双重 “他者化’’
— — 关于鲁迅散文诗集 《野草》的思考
◎ 李培艳
(北京大学中文系)
内容提要 :
本论文以 《野草》为核心文本,将问题追溯到 《狂人 日记》时期,从文本的内部出发反思鲁迅 《野
草》时期的自我意识状态,并试图通过对 《野草》象征化的语言方式,以及文本内部动态的自我创
生过程的分析,进而思考鲁迅走出封存的内在 自我,化解死亡的张力的 “中国化”方式。
关键词 :
鲁迅、《野草》、 自我意识、语言、象征、历史、创生
野草 由鲁迅根据 自身 1924年到 1926年 历史性的文本 ,实际上是有 自身内在历史性与历
创作的二十三篇散文诗结集而成,从外观来看, 史起点的。这一历史起点既是鲁迅新的自我意识
其似乎完全是一个非历史性的文本 ,大部分篇 目 建构展开的起点,同时也决定了其呈现 自身与外
并无具体的现实指向,每一篇都独立存在,自成 部世界关系的视点选择。
一 体 ,但通观整本集子,所有的篇章又似乎在一
起。究其原因,可能在于 ((野草 中的篇目虽然
写于不同的时期,但其实同是鲁迅 1925年前后
清理 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寻求 自我创生过程的 谈 ((野草》中鲁迅 自我意识展开的起点,不
产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野草》作为一个非 能不将问题追溯到((狂人 日记 时期。因为((野草
43 钟肇鹏:《孔子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的作品。这些都属于本文开头所言 “哲思小说”。
1983年 ,第 10页。 48 有研究者指出郭沫若写 ((孔夫子吃饭 是为了与
44 文载 1916年 2月 青年杂志》l卷 6号。原文为 鲁迅的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呼应、对话。参
旧式句读。 阅杨华丽 论《郭沫若两篇历史小说与新生活运动
45 李大钊 :《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 甲寅》 日刊 , 的关系》, 现代中文学刊》2012年第5期。
1917年2月4日。见李大钊:((李大钊全集 第 1卷 , 49 收入 《南腔北调集 。见 鲁迅全集》第 4卷,
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47页。 第597页。
46 1925年 l1月作。初载同年 12月 16日上海 洪水》 50 收入 且界亭杂文》。见 鲁迅全集》第 6卷,
半月刊第 1卷7号。收入 郭沫若全集 “文学编” 第33页。
第 l0卷,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 51 同上,第 ll1-112页。
47 初载 1935年 7月15日东京 杂文 杂志第 2期。 52 毛泽东:《论鲁迅》, 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
收入 《郭沫若全集》 “文学编”第 10卷。以孔子 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3页。
为题材的作品之外,1923至 1935年间,郭沫若 53 李宗英、张梦阳编 :《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
还创作了以庄子、老子、孟子为主人公的 《鸩雏》 (上),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
(1923)、《函谷关 (1933)、孟夫子出妻 (1935) 221页。
现代中文学刊 /55
虽然文体有所改变,但其文本背后所呈现的作家 的 自我张力为起点, 野草》实际上是以非历史
的自我意识,从内在上继承了 狂人 日记》时期 的方式,对于历史可能性与 自我可能性的寻找。
的自我意识状态。统观小说 狂人 日记 ,支配 而这一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