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一个普通百姓家庭的60年.docxVIP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一个普通百姓家庭的60年.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一个普通百姓家庭的60年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一个普通百姓家庭的60年  50-60年代,饥饿的年代60年前,我的父亲刚刚五岁,由于家中兄弟姐妹多,年幼的他除了要照看弟弟妹妹,还要跟着只比他大两岁的哥哥去湖里捉鱼,挖莲藕,到处去寻野菜,如果出去没有收获,那就意味着一家人一天都没东西下肚,如果有收获,父亲和他哥哥稚嫩的肩膀又无法一次把劳动成果扛回家,只得一人守着,一人往返的往家搬运,由于路途遥远,累倒在半路上晕睡过去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你伯父挑着莲藕掉到沟里去了,大雪天的他在沟里躺了半天才被人发现送回家,那时他才八岁,八岁的孩子,可怜啊。”爷爷和奶奶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地在队里劳动挣工分,没空照顾孩子们,家里八个孩子只能自己出去找吃的。但即使如此勤劳,却还是填不饱一家人的肚子。年年爷爷奶奶都是队里的“超支户”,“超支”意味着年底不但没有东西分,还倒欠着队里的工分,“主要是家里人太多了呀。那时候就是觉得肚子饿,每天都只有饿这个念头,即使是大冬天,也要光脚穿着草鞋出去找吃的。为了甩掉‘超支’的帽子,我八岁就跟着大人们一起干活挣工分去了。”每每忆起自己的童年,父亲总是这样泪光闪闪地对我们说。生于七十年代未期的我是无法体会到父亲说的那种饥饿的,在我的记忆中,尽管小时候家中并不富裕,但我天天都能吃饱饭,年年都能穿上母亲请裁缝新做的衣服。至于我的孩子,就更不知道饿的滋味了,小家伙只知道大人们总要强迫他吃各种各样的东西,他完全不需要主动找吃的,只需要对送到手上的食物说不就行了。父亲小时连肚子都填不饱,就更别想穿衣和玩具了,还有读书,那简直就是奢望。可以说,父亲的童年是沉重的、没有色彩的。没有新衣,没有玩具,没有书本,只有简单的填饱肚子的愿望。这对今天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父亲的饥饿年代已经远去,之所以每年全家团聚的时候父亲总爱给我们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是为了提醒我们珍惜今天的温饱,唯有谨记并警醒,历史才不会重演。70-80年代,温饱的年代我的父亲和母亲成家时不但两手空空,还从爷爷奶奶那里继承了几十元的债务。父亲说,爷爷奶奶对每个儿子都是一视同仁,结婚后就分家,分家时都要分到几十元债务。这些债,是爷爷奶奶把八个孩子养大的代价。那个年代的几十元,比现在的几千元还难挣。好在父母亲结婚后没多久就告别了生产队的集体劳动,改为包产到户。年轻的父母亲勤劳,又运用了自己总结的科学种田技术,头一年的收成是全村最好的,不但还清了欠款,还在种地之余自己烧制了一堆用来盖房的青砖绿瓦。当我呱呱坠地时,迎接我的是宽敞的砖瓦房,在这之前,父母亲一直住在用泥土和茅草搭建的小房里。我的童年是快乐的,在我的记忆中,虽然只有过春节或家里来了客人才会有鱼有肉吃,但平时屋后的菜园总是能满足我的胃口,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给了我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记得有一天,邻居家来了一个城里的亲戚,这个白白胖胖的小女孩手里抱着一个布娃娃,口里还含着一块奶糖,这个小女孩一下子打开了我的视野,我才知道,和城里人相比,没有零食,没有买来的玩具的生活还是单调的。尽管我也有玩具,但都是自制的,比如用稻草搓的草绳,用鸡毛和铜币做成的毽子等等。当那个城里的小女孩从包里拿出一本本小人书时,我羡慕得都要流口水了。母亲见我对小人书魂不守舍,便把家里攒的鸡蛋拿去镇上卖了,将我带到书店,我一口气挑了十几本小人书,但最终母亲只让我买了三本。“书又不能当饭吃,有几本看就行了啊。”大字不识的母亲安慰我说。的确,我很满足了,因为我是村里第一个拥有自己的图书的人,这三本小人书把比我大的孩子都吸引到我身边来了。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上学的那天。尽管离学校并不远,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去学校,我背着新书包,包里装着父亲早就为我准备好的一支铅笔和几个崭新的练习本。“你看你多幸福啊,我小时候可就没这个福气了,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啊!”父亲对我一遍遍叮咛,走进学校时,我感觉到他牵着我的手在颤抖,是呀,他可能做梦也没想到,他也可以走进学校,尽管只是陪自己的孩子来,但看得出,他很幸福很高兴,把我交给老师的时候,他看起来比我还要紧张,千恩万谢地向老师致谢后依依不舍地走了。虽然现在我常常会对我的孩子说,我的童年和他的童年相比是多么的贫乏,但实际上,与我的父亲相比,我的童年并不贫穷,有吃有穿,还有自制的玩具与拿鸡蛋换来的小人书。90年代至今,奔小康的年代90年代初,父亲买回了一台彩电,他的生活和视野也宽广起来。而我后来也通过高考改变了祖传下来的身分——农民,命运也因此改变。我成了大学生,毕业后在大城市落户,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一月的收入是父母亲一年的收入。家里的日子就这样渐渐地好起来了,这些年为了供养我读书,父母亲倾其全部,家中连一个银行存折也没有。父亲自豪地对我说,他还算能干的,有很多家庭为孩子读书背了一屁股债。我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存进银行,把存折交给了父亲,父亲拿着它激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