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我国地大物博,分布着种类繁多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近12800多种。这些宝贵的资源的已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几千年来,它对保障我国人民的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何为“本草” 由于中药的来源以植物类药材居多,使用最普遍,所以自古以来相沿把中药学称为“本草”。 (二)《本草经集注》 《本草经集注》(约公元480—498年前)是南北朝梁代 陶弘景 所编著。陶氏认为《本经》自“魏晋以来,吴普、李 当之等更复损益,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由十一,或三百一 十九,……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且所主治,互有得失,医 家不能备见”等问题,于是给予整理、作注。又从《名医别 录》中选取365种药与《本经》合编,用红黑二色分别写 《本经》与《别录》的内容,名之为《本草经集注》。 《本草经集注》载药780种 本书共7卷,载药780种,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莱,米食、有名未用7类,这是药物分类的一个进步,但每类之中仍分三品。又创“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药有防风、防己、秦艽、川芎等,治黄疸通用药有茵陈、栀子、紫草等。这对临床选择用药,有很大的助益。对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炮制、用量、服法、药品真伪等与疗效的关系,均有所论述。本书问世后有很大的影响,唐代的《新修本草》就是在此书基础上补充修 订而成的。 (三)《新修本草》载药844种 《新修本草》(公元657—659年,唐显庆2~4年)是李勣、苏敬等所编著。世称《唐本草》。 苏敬于唐显庆二年表请修定本草,得到唐高宗的批准,并命李勣等组织二十二人修定,实际上是由苏敬负责。于显庆四年修定完毕,名曰《新修本草》。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它比世界上有名的欧洲纽伦堡药典要早800余年。 本书有本草20卷,目录1卷,又有药图25卷,图经7卷,计53卷。载药844种,比《本草经集注》增加114种。所增加的药物中,有一部分外来药品,如安息香、龙脑香、胡椒、诃黎勒、底野迦(鸦片制品)等。分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莱、米谷、有名未用11类。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载药1558种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公元1082年,宋元丰5年)简 称《证类本草》。是唐慎微编著。 唐氏鉴于《嘉祐本草》、《本草图经》问世以后,“而世之医师方家,田父里妪,犹时有以单方异品,效见奇捷,而前书不载,世未知者。”所以他除了系统地集录自《神农本草经》,以下唐宋各家医药名著外,还收辑“经史传记”、“佛书道藏”等书中有关药物的资料,编为30卷,载药1558种,附方3000余首,有图和炮制方法。 五、《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公元1578年,明万历6年)是李时珍编著。 李氏认为“本草一书,历代都有著述,但其中舛谬差讹,遗漏不可枚数”。因此,“奋编摩之志”,用三十年的时间,以《证类本草》为基础,参考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经史百家和有关书籍约八百余种,使“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于1578年编成《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 《本草纲目》的特点是:“振纲分目”、“纲目分明”。分52卷。列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禽、兽、人16部(纲),每部又分若干类,共60类(目)。每类下列出该类所属药物。 《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其中新药370余种),附方11096首,附图1160幅。正文以前,先列实物图谱,次序“百病主治药”,然后依纲分目。 序述各种药物的“释名”(注明该药的别名)、“集解”(说明药物的产地、形态和采集法)、“气味”、“主治”、“修治”(阐述炮制方法),“发明”(分析药物的性味功用)、“正讹”(纠正旧本草的错误),“附方”等项。论述范围广泛,内容非常丰富。 《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药学巨著 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人民用药的经验和知识。首先是整理了历代诸家本草所载的药物,每药“发明”一项,其内容就是集前人和他自己对药性的论述及用药的经验。 每味药后“附方”其目的是指明各种药的用法并证实其效用。这些附方的来源,不单是从医方中得来,有许多是民间验方。李氏整理了旧有药物;更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