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道德与法治9.1-2生活需要法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下道德与法治9.1-2生活需要法律

结束语: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及法治的要求和意义,希望大家能用法律指导自己的行动,为依法治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阅读教材93页的探究与分享,思考: 这主要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使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 必做题 1.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它们是( ) ①道德 ②纪律 ③法律 ④规章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以下内容不是法律特征的是(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提高题 3.2002年3月24 ,中国足球甲A联赛,陕西国力队在西安主场与青岛颐中海牛队的比赛临近尾声,现场三万多名观众把身边一切可以找到的东西都扔进场中,用疯狂的方式发泄着自己的不满,一帮闹事球迷用报纸点燃座椅,最后,所有的看台都燃起了大火。直到消防车驶进场内,才将火势控制住。300多名防暴警察出动,使用高压水枪来驱散闹事球迷,并扣押了几名闹事球迷,现场局势才被逐渐控制下来。这则材料给你的启示是( ) ①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③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④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 A.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B.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 C.法律,就是靠舆论、习惯和信仰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D.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 ☆ 选做题 5.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几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多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1)从陈某失足的轨迹来看,他的行为受到过什么准则制约?这些准则有什么不同? (2)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沦为“阶下囚”,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3)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 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 ③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无规矩不成方圆” 社会生活必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规矩是指人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社会生活有很多规则 学校 比赛场上 公共场所 生意场上 纪 律 有秩序 有规则 要遵守交易规则 当你走在大街上时,不得衣不蔽体,穿戴不求西服领带,但最起码要齐整洁净。 食不言、不敲碗等 每天离家和回家的时候要向父母道别、问好,家庭成员间相互尊重、关爱 乘公共汽车时主动为老弱病残礼让座位,不往地上乱扔东西,自觉购车票,下车时主动给售票员验票。 遵守比赛规则 遵守公共秩序 衣 食 住 行 中学生行为守则 文体活动 公共场所 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上下楼梯或乘电动扶梯时自觉右行、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等。 这些规则,哪些属于道德的?哪些属于纪律的?哪些属于法律的? 产生方式 实施手段 适用范围或对象 法律 道德 自觉形成 校规校纪 比较项目 行为规范 国家制定或认可 教育行政部门 普遍适用 在校学生 全体公民 舆论、习惯、信念 教育行政力量 国家强制力 在社会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矩、规则有很多种,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类型:即道德、纪律和法律。 道德是 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如“见义勇为” “义务植树”“世博志愿者” 纪律规章 是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在局部范围内适用的准则。如“校规校纪” 法律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如《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法律的显著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