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人的祭大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细人的祭大节    从昆明出发,到弥勒县城,再西行22公里的柏油路、3公里的土石公路,扑人眼帘的是绿翠缠绕、土墙灰瓦的西一乡红万村,这里居住着1000多阿细人。   红万村的阿细人至今仍完整而原始地保留着对火、对生命的祭祀和崇拜。现在,即使是村里最老的老人也说不清祭祀火神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传统,只记得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辈就在老人的指教下祭祀火神了。也许,我们只有通过阿细人的一个传说,才能穿过历史潮流的迷雾,窥测到祭火的源头。   相传,古代阿细先民在野外狩猎时,携带的火种被风雨熄灭,人们冻得浑身发抖,只能背靠背地挤在一棵老树下取暖。这时有个叫木邓的人走出人群,骑上一支朽木,用另一支木棒不停地在朽木上钻动,一直钻了三天三夜,在其他人疑惑的目光中,终于在农历二月初三这天将朽木钻出了火星,于是人们重新得到了火种、光明、温暖和生存的机会。从此,每年农历的正月末或二月初,阿细人都要举行一系列的盛大活动,纪念伟大的木邓火神,他们称之为“木邓赛碌”。   红万村的村民居住在相对的两个山坡上,村里水塘边的一块平地就是祭火神的主要地点。祭火神的前一天,我们心怀虔诚而又满怀好奇地闯进这个神秘的村庄。路边含翠吐绿的树木和散布的彝家民居迎面扑人眼帘,挑水的女人,玩耍的孩子,用好奇而友善的目光迎接我   第二天一大早,红万村村口的路上用松枝搭起了一座寨门,门楣上挂着一串交错的木刀,门两旁各有一名精壮大汉高高立在板凳上,头戴面具,全身赤裸,身体上绘满彩色线条,只在腰间拴了一块麻布。两人手持长柄大砍刀,是在驱魔辟邪。穿过寨门,气氛大变,盛装的阿细小伙子和姑娘们列队路边,小伙子们弹着大三弦,姑娘们跳起左脚舞,欢迎附近寨子和远方的客人。   从村口到村里老神树的路上,用松针铺成了一道七八百米长的“餐桌”。中午,全村男女老幼和远近的客人将一起在这张桌子上用餐,酒足饭饱之后才开始祭火神。   闲来无事,客人们三三两两地游荡在村子里。村公所院子里正在准备长桌宴,八口直径一米多的大锅排成一排,烟气袅袅,颇为壮观。顺着村里的小路信步前行,鸡鸣狗吠之声不绝于耳,新抽芽的李子树总是不期而遇,碰到的每一个“阿拉表”都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吃饭。我们冒冒失失地闯进一户人家,女主人正在炖一锅坨坨肉,问她家有几口人,她却摇头,张嘴说出一串彝语。她搬来小凳,待我们坐下后出门而去,不一会,带来一个女邻居,原来她是去找“翻译”。聊了一会儿,抽完一支烟,临别时我们要为她照张相,她却满脸紧张地忸怩起来,挥舞双手连说“莫照了”。在其他人家,拍照的意图也因为他们的羞涩而只能作罢。也许,在镜头前害羞的阿细人才和那里温柔的山水相合,祭火仪式上的狂放大概只是他们祖先性格的影像吧。   火红的辣椒被一串串地挂在广场的屋檐下,火神像被摆在村子里并不多见的一棵香蕉树下。火神大大咧咧地张开双腿,一个手举火把的泥塑小孩站在火神的右腿上,代表着生命繁衍不息。火神的“卫土”是用竹篾扎成的两匹神马,纸裱并彩绘,马身中空,由一壮汉挂在腰间。   长街宴就要开始了,上菜总是从“龙头”开始。龙头在神树下,受到特殊的照顾,要铺更多的松针。只有老人才有资格坐在龙头。每一锅菜都由三个小伙子抬上来,然后分到每一桌。自酿的苞谷酒醇厚、辣口。喝完酒,吃完菜,在微醺的气氛中,一群孩子和年纪不等的男子悄然躲进隐蔽的树林里,用红、黄、黑、白、褐五种颜色严严实实地把自己的身体遮盖起来,就连自己的妻子也无法认出谁是谁。他们化妆时还把木棍、葫芦甚至气球挂在生殖器上,充分表达对祖先、对生育的崇拜之情。   祭火神的时辰终于到了。一名“毕摩”带领几位老人来到神树下,开始了第一个仪式――钻木取火。毕摩在一旁吟着古老的祭文,四位老人把一截木棍插入枯木钻出的小孔里,不停地搓钻。温度渐渐升高,他们不时把手放进小孔测试。大约五分钟后,他们又拿出引火的火绳放在小孔四周,不停地往小孔里塞。又过了一会儿,一缕淡淡的青烟从小孔里冒出,手中的木棍也越搓越快。终于,火焰忽地从小孔中探出了头!牛角号吹响了,芒锣也发出了欢快的声音。火种放在火盆中,火神被抬出来,化了装的阿细汉子这时也突然冒出来,向村子里冲去。祭火的队伍要绕村子一周,走遍每一家,家家户户都要取一块新火种。   这个时候,原本肃穆的仪式开始变成一场狂欢。化了装的汉子经过水塘,跳进漂满浮萍的水中,顺手抓起两把稀泥抹在身上,然后冲人人群,大家尖叫着,大笑着,像潮水一样后退。有几个“泥人”干脆扯去身上惟一的布片,神勇威武地站在照相机镜头前。   广场上的一堆干柴被点燃。烈火熊熊,祭火神的人们像他们的祖先那样,在火焰中窜来跳去…… 4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