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国际藏学讨论会撷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届国际藏学讨论会撷趣      2003年9月6日至12日,第十届国际藏学讨论会在牛津大学举行。会场内学术讨论的情况,会有很多人撰文介绍。其实,会场外的活动也很精彩。谨记叙一二,与朋友们分享。      草坪上的午餐和午休      牛津大学是英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与剑桥大学齐名。该校创立于12世纪中叶,一向以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闻名于世。牛津大学拥有著名的博德利图书馆和阿什莫尔博物馆。阿什莫尔博物馆收藏世界各国的文物,收藏的中国文物也很多。该馆1683年开放,一般认为是第一个正式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牛津大学现有39个学院,分散在牛津城各处,全城大都为这39座学院所占。牛津城的商业和市政建筑都不高。民居(House)多为二三层小楼,小楼前后几乎都带花园。大街小巷几乎都只有两车道。 牛津大学多数学院建筑古朴,也不高,拥有大片草坪,花木扶疏,与城市浑然一体。整个牛津城给我的感觉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田园牧歌式的环境美妙的结合。   走进牛津大学圣修学院(St.Hugh′s College)不大、不起眼的门,迎面是长长一排二层楼房。学院的一些教室、办公室、宿舍在这排楼里。几间教室临时改作本次学术会议的分组会场。穿过楼房门庭,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坪立即映入眼帘。越过草坪向对面和左面望去,有密实的高“墙”护卫着草坪。“墙”由几层乔木和灌木充当。向右走几十米则抵达主会场、休息厅、临时售书厅和另几个分会场。草坪中,间隔地种植着几簇花木,传来鸟语花香。不时有蝴蝶翩翩起舞,有松鼠轻盈地窜上跳下。草坪将各会场连接在一起。分组会期间,学者们经常往来于两座楼之间“赶场”,必经草坪边。      二层长楼楼下左端是餐厅。欧美人多不大重视午餐。午饭时,餐厅长桌上摆满了小纸袋,每个纸袋有一本16开杂志那么大,里面装着一根夹馅面包棍、一块点心、一小盒菜、一根香蕉和一纸盒饮料,比飞机上的饭还简单。夹馅有三种。学者们进餐厅,每人任取一纸袋,自己找地方去吃。餐厅里有长条桌椅。餐厅连着草坪。许多学者提着纸袋,选择坐到草坪上去吃。三五一群,边吃边聊。过一会儿,在餐厅里吃完饭的学者也陆陆续续到草坪上来午休。开会的几天中午,秋阳明媚,碧空如洗。说是午休,多为聊天和晒太阳。或众人闲侃,或两人私语,或独自闭目养神,各得其乐。我在草坪上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如美国西北大学胡素馨教授和法国远东学院谷岚研究员等。还同西藏社会科学院院长才旺俊美研究员、巴桑旺堆研究员讨论过一个学术问题。   草坪柔软如地毯。教授、研究员、大学校长、研究院院长、助教、博士生们交错坐成一大片,书卷气似乎汇集成湖。远处望去,金发碧眼和黄肤黑发衬着绿色,可谓五彩斑斓。有人盘腿正坐,有人侧倚歪坐,有些人面对面俯卧成圆圈,有人则横卧,其千姿百态和自由潇洒,如同海滨浴场沙滩上的景象,十分生动。欧美的公园草坪、博物馆广场亦见市民随意坐卧,此亦为其风俗。国外大学主办学术会议,不讲排场,不搞官本位,值得借鉴。      烛光晚宴      7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行晚宴,宴请分别来自海外和国内的与会学者,为与会的同胞创造一个联谊的机会。宴会就近在意大利小餐馆 (La Dolce Vita)举行。地方比较小,所以国内来的学者只邀请了一部分。宴会桌摆成长条形,大约有20米长的样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格勒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王尧教授等坐在那一头,尚能看清面孔。学者们分两排隔长桌相对而坐,不分座次。座位全坐满了,还不够用。长桌沿中线从这头到那头,有间隔地竖立着一排点燃的红蜡烛。金黄色的烛光温柔地照亮每位学者的脸庞,一条长长的光带将相对而坐的两排来宾融合在一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拉巴平措研究员首先举杯致词。大意是说:在英国牛津能够见到这么多来自海外的藏族同胞,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国内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希望大家常回家看看。他说的是心里的话。      大家就近与对面和邻近的学者边吃边谈。有的是老友,有的是新交。初次相识,一开始谈话未免有些拘谨。但他乡遇亲人,都是中国人,谈学术,谈工作,谈北京,谈拉萨,谈故乡,话题特别多。葡萄美酒高脚杯,频频举起敬同胞。酒过三巡,高歌一曲,乡音乡情,越谈越温馨。一位客居印度达兰萨拉的藏胞希望能够到祖国伟大首都北京观光,一位德籍藏胞回忆起他回拉萨探亲访友的情景。一位国外藏胞对我说:“我动员藏胞回国参观访问。回到家有意见可以提,如同孩子有要求要向母亲提一样。”我斜对面三位来自印度的年轻藏胞是喇嘛,不喝酒,一开始少言寡语。但故乡的学者介绍故乡,他们很关注。后来他们也活跃了,以茶代酒,不止一次地同我和其他国内学者碰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居士亲口对我说过:“茶是菩提酒。”中国僧人饮茶,焉能无味?宴会至久方散。      观赏藏族歌舞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