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dental caries) - 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pptVIP

龋(dental caries) - 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龋(dental caries) - 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龋/病因/三联因素/食物 证据:胃管和直接进食两组动物 物理性状:自洁作用 化学组成:碳水化合物,蔗糖更重要 细菌利用其发酵而产酸 细菌葡糖基转移酶将其变为细胞外葡聚糖 脂肪、微量元素、蛋白质可减少龋的发生。 龋/病因/三联因素/ 宿主 牙的位置:牙排列不整齐 牙的形态:后牙合面深而狭窄的点隙、裂沟 牙的结构:发育不全和矿化不全 刚萌出的牙 萌出后的牙 唾液: 质和量 龋/病因/三联因素 B:bacteria F:food H:host 龋/病因/四联因素 B:bacteria F:food H:host T:time 龋/病因/影响因素 唾液的质和量 唾液的量、流速、粘稠度 缓冲能力以及唾液内的钙、磷、氟离子 溶菌酶、唾液和血清中的抗体性质 口腔卫生 食物结构和摄食频率 全身状况以及遗传等因素 龋/组织病理学/学习要求 掌握:釉质龋肉眼所见;釉质龋分层及各层的结构;釉质龋的超微结构;牙本质龋未成洞前的病理变化;牙本质龋成洞后的分层及各层的病理变化;牙本质龋的超微结构、牙骨质龋的病理变化。龋的再矿化 熟悉:窝沟龋及平滑面龋发展的特点 了解:慢性龋、急性龋及静止性龋 龋/组织病理学/分类 依据受累组织:釉质龋、牙本质龋、牙骨质龋 依据病损程度:浅、中、深龋 依据病变进展速度:急、慢性及静止龋 依据部位:平滑面龋、沟窝龋;邻面龋、颈部龋、根龋 依据齲病与治疗的关系分类:原发龋,继发龋 龋/组织病理学/釉质龋/平滑面龋 最重要的龋,尤其是未成洞者(早期釉质龋),常发生在邻面接触点下 肉眼:白垩色、灰白色或褐色,暗灰色,如墨浸状。表面粗糙。 龋/组织病理学/釉质龋/平滑面龋 2. 光镜所见:病变大多为三角形,底部向釉质表面,顶部向釉牙本质界。观察76例邻面龋:三角形36例(48%);长四方形27例(36%);半圆形7例(9%);不规则形6例(7%) 纹理明显(pronouced striation):釉柱横纹及釉质生长线明显。 混浊(cloudy):为暗黑色,呈无构造样,似云雾状,看不清釉柱。落射光呈乳白色。 龋/组织病理学/釉质龋/平滑面龋 色素沉着(pigmentation):病变处有黄褐色的色素沉着(用肉眼或落射光看)。 色素来源: 饮食中的色素 龋坏处蛋白分解产生氨基酸、酪氨酸,经酪氨酸酶作用可氧化成黑色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口腔产色素细菌。 龋/组织病理学/釉质龋/平滑面龋 透明(transparency):同形质化的透明区。 缺损(defect):病变进行,釉柱崩解、丧失,形成缺损。 龋/组织病理学/釉质龋/平滑面龋 早期釉质龋磨片用光镜、偏光镜及显微射线观察,可分四层: 透明层(Translucent zone) 暗层(Dark zone) 病变体部(Body of the lesion) 表层(Surface layer) 龋/组织病理学/釉质龋/平滑面龋 透明层(translucent zone):釉质最早期病变,和正常釉质相连呈透明状,出现率50% 用显微解剖进行化学分析,透明层约有1.2%矿物盐丧失,镁和碳酸盐的含量较正常低。 龋/组织病理学/釉质龋/平滑面龋 暗层(dark zone):透明层上方,呈现结构混浊,模糊不清,出现率85-90%。偏光镜下为正双折射,此层丧失矿物盐约6%。 观察100例龋磨片,暗层出现率为82%,无暗层15%,3%散在于病损体部;最厚450μm,最薄7.5μm。当病损体部已达釉牙本质界时无暗层。 龋/组织病理学/釉质龋/平滑面龋 以往认为暗层较透明层更进一步的脱矿。但在釉质龋再矿化实验中,将龋放在唾液或合成钙溶液时,见暗层增宽,由于较大孔隙再矿化形成了微孔,且晶体直径增大。说明暗层是脱矿和再矿化交替进行的过程。 龋/组织病理学/釉质龋/平滑面龋 病损体部(body of the lesim):最大一层,每个釉质龋均出现,此层釉柱横纹及釉质生长线明显。孔容积边缘少,约占釉质容积5%,中心部则增至25%或更多。偏光为正双折射。丧失矿物盐为24%。显微射线上透射,硬度降低。 龋/组织病理学/釉质龋/平滑面龋 表层(surface zone):在龋病损表面有一较为完整的表面,在显微射线上较深部阻射,一般厚为20-100μm,90%出现此层。偏光见负双折射,孔容积为5%,矿物盐丧失1-10%。 龋/组织病理学/釉质龋/平滑面龋 表层形成的原因: 釉质表层矿化程度高,含氟量高,镁含量低,抗酸力强。 表层含非溶性蛋白,或在龋坏过程中吸收了非溶性蛋白,阻止釉质溶解。 来自唾液和菌斑中的矿物离子,深层病变释出的矿物离子沉积于表面。龋是脱矿与再矿化是同时进行。 龋/组织病理学/釉质龋/脱矿方式 龋破坏的早

文档评论(0)

guoxiachuan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