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岛辉绿岩岩墙古地磁结果.doc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嵊泗岛辉绿岩岩墙古地磁结果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计) 题目 浙江嵊泗辉绿岩墙的古地磁分析与构造意义 姓名与学号 石林权 3080103328 指导教师 沈 忠 悦 年级与专业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08级 所在学院 理学部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 浙江嵊泗辉绿岩墙的古地磁分析与构造意义 二、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安排及任务要求: 从磁组构与古地磁方法着手,研究嵊泗岛基性岩墙的倒转组构成因机制,通过古地磁特征剩磁方向,讨论岩墙侵位以来是否经过构造变动,以及可能的变动量。 要求完成下列工作: (1)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完成倒转磁组构的研究调研,提出可能的形成机制,完成总结小论文;同时收集岩浆岩古地磁研究方法的论文资料; (2)2012年2-3月,完成200余块样品热退磁和交变退磁测试与分析; (3)2012年4月,完成岩石磁学测试与分析,并作出分析图件; (4)2012年5月,撰写学位论文,5月底前完成论文的初稿,并参加答辩。 学位论文中要求包含前人对其性岩墙的磁组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分析、嵊泗倒转组构的可能成因分析;古地磁退磁结果与特征剩磁方向的获得,与华南同时期古地磁极的对比,以此讨论可能存在的构造运动。 起讫日期 2011年10 月5 日 至 2012 年5 月30 日 指导教师(签名) 职称 三、系或研究所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毕 业 论 文(设计) 考 核 一、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二、答辩小组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评语及总评成绩: 成绩比例 文献综述 占(10%) 开题报告 占(20%) 外文翻译 占(10%)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及答辩 占(60%) 总评成绩 分 值 答辩小组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 1.本人郑重地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完成的。 2.本人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加以注释和说明。 3. 本人承诺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和研究内容过程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 4. 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对侵犯任何方面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 月 中文摘要 岩墙磁组构特征可以指示岩浆侵位时的流向,岩墙古地磁结果可以揭示岩浆侵位后是否发生构造变动。 中国东部嵊泗岛主要出露燕山期花岗岩和火山碎屑岩,其中贯穿大量辉绿岩岩墙群。锆石定年结果显示,花岗岩围岩侵入时间约95-100Ma,角闪辉绿岩岩墙侵入时间为90Ma左右,为晚白垩世早期岩浆作用的产物。我们对辉绿岩岩墙群中8条不同走向岩墙进行了系统采样,沿岩墙两侧边部及横跨岩墙剖面获得共273个独立定向岩芯样品。潘小青等人(2011)对这些嵊泗岛基性岩的定向样品测定了磁化率各向异性,划分出了三种类型磁组构,即正常组构、中间组构和倒转组构。我们再次对其中磁组构分析表明,岩墙壁附近正常组构的叠瓦状磁面理具有很好的岩浆流动方向指示意义。直岩脉段与岩脉转弯处的磁组构特征对比表明,岩脉转弯处的倒转组构可以用岩浆湍流来解释。沿流面发育的节理正好与湍流方向一致,表明了湍流可能是产生倒转组构的重要原因。岩墙剖面样品的天然剩磁和磁化率强度呈现“U”型变化趋势,岩墙壁的剩磁和磁化率强度总是大于岩墙中部,可能是结晶作用导致磁性矿物在岩墙壁富集。此外岩墙两边部和中间样品的退磁曲线不同,中间的样品相对而言缺少低温组分。证据证明辉绿岩墙的主要原生携磁矿物为磁铁矿和钛磁铁矿。 然而,潘小青等人(2011)在在讨论嵊泗辉绿岩墙的磁组构时,是假定在基性岩墙侵位后没有发生明显的构造变动为前提的,而没有进行充分地论证。我们对嵊泗基性岩墙获得的定向样品,进行系统热退磁分析和交变退磁分析,获得了一致的古地磁结果,其平均磁偏角为13.7°,平均磁倾角为52.4°,古地磁极位置在纬度78.2°、经度197.8°上,并通过了Merrill McElhinny古地磁极离散性检验。这一古磁极正好介于扬子板块K1、K2古磁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