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保护学课件8 稻瘟病
水稻病害 我国的水稻病害主要有以下类型: 1、真菌性病害 稻瘟病 纹枯病 稻曲病 叶鞘腐败病 霜霉病 稻粒黑粉病 2、细菌性病害 白叶枯病 细菌性条斑病 3、病毒性病害 黑条矮缩病 条纹叶枯病 稻 瘟 病 一、症状 1、苗瘟: 2—3叶发生,变黄枯死,基部黑褐色,旱秧与薄膜育半旱秧易发生。 注意与镰刀菌引起立枯及冷害引起枯死相区别。前者长有淡红色霉,后者先青枯再黄枯,无病征。 1、苗瘟 2、叶瘟 分四种类型: 褐点型——针头大小褐点或稍大褐斑,有时边缘可见黄晕,无病征。 与胡麻斑病区别,后者褐点边缘较模糊,有时可见中央一黑点,周围变褐色模糊斑或褐色的斑块。 与褐色叶枯病区别,后者中央为淡褐色点,边缘黄晕较宽而明显。 2、叶瘟 白点型——圆形褪绿小白点,遇气候干燥,土壤干旱和强光照,病斑停止发展,称白点型病斑。 急性型——白点型在叶感病和温湿度有利发病时,迅速扩大方暗绿色椭圆形斑,正反两面生大量灰色霉层,称急性型病斑。 2、叶瘟 慢性型——急性型在叶片具有抗性或天气转晴,病斑边缘迅速变褐色,成为纺缍形或梭形,中央灰白色,有时可见白色圆点,湿度大时背面长灰色霉层。 在稻叶上胡麻斑病可产生梭形病斑,特别在秧苗嫩叶上,可根据以下几点加以区别: 慢性型与胡麻斑病的区别 稻瘟病 稻胡麻斑病 发生时期 四叶期 四叶期以前 病斑形状 宽而较短的梭形 窄而长的梭形 病斑颜色 中央灰白,边缘 中央浅褐,边缘 褐色,有时有褐 淡褐,无褐色延长 色延长线 线 病 征 产生灰色霉 无 慢性型与胡麻斑病的区别 叶瘟症状 2、叶瘟 稻瘟症状 3、节瘟——稻节变黑色,易横断。横断特征可与发霉变黑稻节区别。 4、谷粒瘟——颖壳上生褐色小点或小型梭形斑。护颖受害变褐色,与苗瘟发生有关。 稻瘟症状 4、穗颈瘟——穗颈变褐,上部变成白穗或半实谷,弯曲成镰刀状。抽穗期雨水特别多时,叶鞘内穗轴可成段变褐,并出现梭形病斑。 白穗与螟害区别:无蛀孔,穗颈变褐。 半实谷病穗与胡麻斑病病穗区别:胡麻斑病为害,变褐色较深而长,弯曲与正常穗区别不大。 稻瘟症状 二、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梨孢属,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分生孢子洋梨形,无色或淡褐色,两个隔膜,基部有脚细胞。有性阶段为稻卵孢球腔菌。 1、病菌生长发育要求条件 (1)温度: 温度范围 最适温度 菌丝生长 8~37 ℃ 26—28℃ 孢子形成 10一36℃ 25—28℃ 孢子发芽 15—32℃ 25—28 ℃ 1、病菌生长发育要求条件 (2)湿度与氧气; 孢子发芽需要96%以上相对湿度与水滴,氧气含量达17-20%, (3)营养与光照: 一般PDA培养基可满足生长要求,但产孢少,可分离和短期保存病菌。20%麦粒或米糠培养基,菌丝生长较差,但产孢多,可作为繁殖孢子用。 短时间(5分钟)长距离(2m以上)10瓦紫外光照射或萤光灯较长时间照射可促进产孢。 稻瘟病菌分泌的毒素 稻瘟苗可分泌5种毒素,稻瘟菌素(Piricularin)、吡啶羧酸(Picolinia)、细交链孢茵酮酸(Tenuzonic acid)、稻瘟醇(Piricuiol)及番豆素(Coumarin),对稻株有抑制呼吸和生长发育的作用。 吡啶羧酸可由孢子分泌到水中,浓度大可抑制孢子发芽。因此,病斑上的孢子虽有水滴存在并不能发芽,这是系统发育中形成的自身保护机制。 2、寄主范围 在我国自然条件下只侵害水稻,人工接种可侵染许多禾本科作物与杂草。国外报道大麦、小麦在自然条件下发病。浙江徐鸿涧等认为马唐上的病菌可侵染水稻引起穗颈瘟。最近国内外研究了禾本科上梨孢属真菌DNA的同源性,认为是一种遗传上多型性真菌。 3、致病性分化 稻瘟菌对水稻品种致病性有分化,可分为不同的小种。 我国稻瘟病协作组筛选7个鉴别品种;特特勃(Tetep)、珍龙13、四丰43、东农363、关东51、合江18、丽江新团黑谷,对特特勃致病的称中A群小种,以下依次称中B、C、D、E、F、G群小种,对7个品种均不致病的为中H群小种,至2005年我国共鉴别8群95个小种。我省鉴定了6群33个小种。 稻瘟菌致病力变异的原因 (1) 突变——机率为10-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克拉屈滨-成人朗格汉斯综合征EPI14070711.pdf
- 克拉屈滨-成人朗格汉斯综合征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23 years’ paediatric experience highlights severe long-term sequelae..pdf
- 克拉屈滨-成人朗格汉斯综合征Cladribine is effective against cystic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pdf
- 克拉屈滨-成人朗格汉斯综合征EPI14070705.pdf
- 克拉屈滨-成人朗格汉斯综合征EPI14070708.pdf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9.pdf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pdf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3.pdf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6.pdf
- 公共管理学(21世纪管理学系列教材)第13章__公共部门改革.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