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北方干旱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与抗旱对策
浅谈北方干旱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与抗旱对策 干旱是一种对经济、社会、环境带来巨大影响的自然现象。与其他灾害相比,其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对农业生产、人们生活用水以及工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据统计,因干旱我国粮食每年平均受灾面积达2000万公顷,损失粮食占全国因灾减产粮食的50%,因此缺水干旱不仅是困扰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而且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北方干旱基本情况 自XX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出现了严重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有15省市出现旱情,八省冬麦区受旱面积集中。截至XX年2月7日,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1.63亿亩,比常年同期多1.1亿亩,有442万人、222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河北、山西、安徽、江苏、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八省冬麦区受旱面积总计1.52亿亩,占全国作物受旱面积的95%,其中重旱4879万亩。在受灾的七个小麦主产省份中,河南的小麦种植面积最大,产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然而,它的灾情也最为严重。全省小麦受旱面积4150多万亩,严重受旱700万亩,山丘区已有13万余人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最近110多天以来,河南全省有效降水不超过15毫米,有50万亩出现麦苗枯死现象。在安徽,全省受旱面积达到2591万亩,其中严重干旱面积1074万亩,直接经济损失已近16亿元。在山东,XX年以来全省降水仅1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近九成,全省六成麦田受旱,面积已达3328万亩。在甘肃,重旱面积达到4.6万平方公里。在河北,40万人饮水困难,石家庄遭遇50年来少见旱情。除此之外,山西、青海、湖北等全国共15个省、市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大规模干旱。北方地区干旱特点及成因分析 XX年11月下旬以来,我国冬麦区降水量明显偏少,旱情持续发展,加之入冬以来几次强降温天气过程造成旱冻交加,对冬小麦安全越冬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呈现出几个特点:(一)北方地区干旱特点 1.受旱面积大。这次旱灾范围影响面大,全国作物受旱加上三北地区干旱地面积总数达1.63亿亩,比常年多1.1亿亩。这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重也是历史少见的。 2.受旱区域集中,主产区受灾。目前全国一共有15个省、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但是河北、山西、安徽、江苏、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八省冬麦区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95%,非常集中。从区位看,此次旱情主要影响的是黄淮北部、长江中下游种植的冬小麦。受旱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黄淮及西北东部的北方冬麦区,河北、山西、安徽、江苏、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八省冬麦区受旱面积占全国受旱面积的95%,其中冬小麦受旱面积占在田作物受旱面积的93%。有六个省冬小麦受旱面积达到在田作物的40%—70%,其中叶片枯黄或分蘖节受冻死苗的重旱面积达5372万亩,超过30%。 3.秋冬连旱。冬小麦播种出苗以来,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已经三个多月未见有效降水,较常年同期减少7-9成,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总体上看,冬麦区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特旱区达50年一遇。北方麦区遭遇了多年罕见的秋冬连旱。目前,华北、黄淮、江淮等地普遍达到中到重度干旱,部分地区达到特重程度。 4.受旱程度重。据粮食主产省农业部门调查,由于长时间无有效降雨,加之大风天气较多,土壤失墒严重,北方麦区大面积出现3-10厘米干土层,旱情仍在持续发展。 5.旱冻叠加。在旱情持续发展的同时,XX年12月初以来,冷空气活动频繁,出现多次大范围降温过程,尤其是XX年1月20日-25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袭击,降温幅度达8℃-12℃,局部地区达17℃-20℃,对冬小麦安全越冬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加剧了旱情影响。(二)受旱原因分析1.自然因素的影响 (1)气象因素: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亚洲季风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季风和台风等因素影响,地区分布差异很大,年内季节分配不均衡,年际之间变化也很大,这也是易形成水灾、造成旱灾的原因之一。XX年入冬以来,降雨少,温度高。华北大部、西北大部和黄淮大部以及江淮一些地区连续无雨雪日超过80天,部分地区超过了100天。按照气象部门评价,是30年到50年一遇的少雨。去冬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华北、黄淮以及西北东部部分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2-4℃,土壤水分蒸发大,失墒快。去年12月份以来,一共出现三次大范围降温过程,特别是春节前。大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8-12℃,局部达到17-20℃。由于春节后气温回升较快,持续少雨,各地冬麦区提前开始春灌,有些还增加了灌溉的次数,用水增加并集中。加上部分地区江河来水和蓄水量偏少,造成抗旱水源短缺。 (2)水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是造成干旱缺水的原因,特别是北方土地多,水资源少,以每亩耕地平均摊水资源量计,全国平均1800多立方米/亩
文档评论(0)